異位性皮膚炎

會引起皮膚乾、癢、紅、腫、變色、龜裂等等症狀的原因可以分為因體質關係的內因性病變,例如,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乾癬、牛皮癬,以及更可怕的免疫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 另外就是因使用化妝品、保養品、護膚品、潔膚品、洗劑、清潔劑而產生的外因性接觸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症狀的一種,俗稱蕁麻疹或風疹塊,它通常都是在身體免疫系統對某種過敏原強烈反應時外現的皮膚上,有時集中於臉上或手臂,有時全身都是,甚至連舌頭和眼眶周圍都會反應。 發作時皮膚會出現鮮紅色或白色的風團疹塊,大小不一,並伴隨搔癢和燒灼感,如果不小心抓破會出水,同時非常容易遭到感染,有些甚至還會引發噁心、發燒、嘔吐和腹痛等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根據病程長短,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二種。 急性的約一周左右就會自動痊癒,但慢性的卻會反覆發作,短的數月,長則數年,常令患者頗為難過。

引發異位性皮膚炎的因素很多,過敏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而過敏原可能來自食物性如魚蝦貝類,或動物性如小生物、動物毛髮或禽類羽毛,植物性如花粉及某些樹種如漆樹,化學性如藥物等等。 另外,舉凡氣候的突然冷熱變化、胃腸障礙不適、月經不順、便秘、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都會誘發過敏反應。

由於誘發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反應的因素很多,因此患者對自己生活周遭的環境應該多加注意:

 

  1. 因為對冷熱的過度敏感,因此盡量讓自己的體溫保持涼快清爽,不要穿太多以免過熱而造成搔癢。 
  1. 保持家居或工作環境的通風良好,避免過於乾燥或寒冷。 
  1. 避免攝取過去生活經驗中已察覺會引發過敏的食物。 
  1. 避免穿著容易引發搔癢的衣料,如毛料、尼龍或絹緞。 
  1. 洗澡應避免太燙的水,少泡溫泉。 
  1. 症狀發作時不要隨便亂擦止癢藥,以免狀況加重。 
  1. 風團發作時不要亂抓,以免破皮遭細菌感染。 
  1. 多吃可以清熱解毒和增強皮膚抵抗力的食物,如絲瓜、綠豆、冬瓜、蘿蔔、薏仁。 
  1. 適當使用可以排除和降低過敏反應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