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造成經痛的主因是來自於子宮內膜的壞死脫落,但是促發經痛的可能原因卻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經痛由於發生的前後時差,又可以分為經前症候群,也就是一般說的PMS(Premenstrual Syndrome),以及所謂的痛經。

經前症候群,又稱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症」,是指發生在月經來潮前一至二週間各種不適徵候,包括頭痛、憂鬱、痙攣、下腹或孔房脹痛、失眠、水腫、背痛、關節痛、疲倦、皮膚發炎、情緒不穩、神經緊張、皮膚粗糙、肩頸僵硬等等。 這些現象通常多出現於經前,等行經開始之後,各種不適症狀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經前症候群通常是由於家庭、工作或生活中種種壓力所促成,尤其是三十餘歲左右的女性最為明顯。

痛經,則是指在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於下腹與腰部的疼痛,甚至是難忍的劇痛,由於它是隨著月經周期持續發作,所以稱之為痛經。

造成經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不過源於肇因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二種。

所謂原發性經痛是指當症狀發生時,骨盆腔內無明顯病理變化者。 一般都於初經後二年內出現,並常呈家族傾向,而母親的態度通常都會影響女兒的反應。 原發性經痛有時候會痛的非常劇烈,甚至痙攣,而導致患者衰弱無力。 疼痛常開始於每月經血初現時,也有可能在月經來的前一日,疼痛的區域大都為下腹部,或大腿內側;伴隨疼痛而來的,甚至還有嘔吐和腹瀉。 原發經痛往往於第一次分娩後逐漸減輕或消失。

續發性經痛則通常是由骨盆腔病變所引發,而且都是在初經後許多年才發生。 續發性經痛以子宮內膜異位(如前傾或後仰)、骨盆腔感染(念珠菌、披衣菌或淋球菌)和子宮內病變(長息肉或纖維瘤)等最為常見。

另外,下列各項也是可能的因素:

1食物過敏、營養吸收不良、動情激素過量而黃體激素不足、血糖過低、子宮發育不良,或甲狀腺功能不彰等。

2裝設子宮避孕器,可能導致輕微的骨盆腔發炎。

3長期服用避孕藥錠,在停止服藥的最初幾個月內,會發生較平常更為嚴重的經痛。

4子宮頸口太狹窄,或是子宮內長息肉,或類纖維瘤,而阻礙了經血的流出導致經痛。

5性交對象複雜,或性行為不當而導致骨盆腔發生發炎性疾病。

6情緒過度緊張,如面臨考試,或其他重大抉擇難以取捨時。

7貧血、嚴重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