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重正常值範圍內的肥胖,應該算是所謂的富態,套句周潤發的廣告台詞,福氣啦! 這一類的肥胖大多數是遺傳因素使然,通常不會影響壽命的長短;但如果超重過多,或者甚至是屬於病態性的肥胖,那麼適當的減肥就不是趕時髦的流行,而是保健養生的必然需要了。

過度肥胖會帶來許多生理上的病痛,諸如高血壓、動脈血管硬化、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痛風、膽結石、關節炎,甚至癌症。 而不同的對象,例如孕婦、小孩或老人,還會因其生理背景的不同而加添許多特定問題。

孕期肥胖絕對是母子均「危」,它不但提高孕婦與胎兒的罹病率與死亡率,並且在產中及產後還會引發許多危險,例如妊娠期過長、巨嬰症、產程遲滯、肩難產、剖腹難產及傷口發炎。

至於是否患有肥胖症,其認定標準有三種計算方式:

一、以個人身高、體重、妊娠齡為基準算出標準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百分之二十的為肥胖症,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為重度肥胖症。

二、以孕期中最重時的體重為基準,超過九十公斤為肥胖;超過一百一十三公斤為重度肥胖症。

三、按優生保健醫學測量法算出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在25~30間列為肥胖症,超過30為重度肥胖症。

  • 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式:個人體重磅數X 700再除以身高吋數二次。

例:某孕婦體重150磅,身高4呎(相當於48吋),其BMI為150乘以700除以48二次等於5.57。

患有肥胖症的準媽媽在進產房臨盆之前應該先與指定醫生充份溝通,以確認胎兒體重、胎位、胎內狀況、生產方式等,以免在生產過程中倉促應事,甚至難產結局。

年歲增加、活動量減少、肌肉逐漸被脂肪取代,加上脂肪燃燒熱量的速度不如肌肉來得快,因此體重跟著略為上揚是正常的現象,所以在正常值之內的略胖體重並不會影響生理健康或壽命。 但是如果超重很多就必須小心注意了。 肥胖給老年人帶來最多的問題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以及各種癌症的誘發。

孩子的胖與大人不一樣,因為小孩有發育的需要,「胖」在某種狀況下是生理必然現象。 根據孩子發胖年齡、肥胖狀況、精神狀態、外顯行為等綜合評量,孩子的胖可以略分為良性與惡性二種類別。

所謂良性肥胖,是指孩子的過重情況雖然隨身體成長穩定增加,但其個性活潑、情緒穩定、學習力高、喜歡活動,沒有任何與成人病相類似的異常狀況出現。而惡性肥胖則是學習力差、情緒不穩定、不喜歡運動、自卑情結時有所見,血液中的血脂濃度異常。

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六個月大以前的嬰兒幾乎都是良性肥胖,胖娃娃比瘦娃娃討人喜愛,所以可以爭取到比較多的關愛與照顧,這是生命自然奧妙所在。零歲到二歲之間,白白胖胖差不多等於是健康寶寶的專有形容詞,所以仍然是良性肥胖為主。 三歲到五歲之間,小娃娃開始抽高,這個時期也是肥胖開始出現良性與惡性分野的時候,脂肪細胞因為前面的滋生成長,到此時快速茁壯,不當的增生將使得惡性肥胖勢力日漸坐大。 五歲到十歲是惡性肥胖壯大成形的黃金時期,小胖子已經逐漸定型,學校與家庭應該定期的檢查小胖子們的健康。 十二歲以後到青春期,生理性的因素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只要有適當運動、營養均衡,一時稍微胖些,尤其是女孩,基本上來說都是正常的。

小時候的惡性肥胖會為引發許多後遺症,例如脂肪的沉澱潛藏日後高膽固醇的危機,醣類代謝不正常容易罹患糖尿病,比其他人更容易罹患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和癌症。

除了前述的幾種外,還有一種稱為「病態性肥胖」的肥胖症形式也是非常擾人的。 我的一個鄰居,家裡前後兩代都有人罹患病態性肥胖,而且都是女性,身體肥胖腫脹的程度不下建醮神會中用來供天祭神的超級大豬公,除了全身各種病痛外,行為與心理上的偏差使得她們的人生際遇註定悲劇收場。 當體重超過正常體重一百磅或兩倍以上時,就列為病態性肥胖。 病態性肥胖的原因,就目前醫學科學所知,主要是來自長期飲食攝取失常,患者常無法自制的嗜吃、貪吃。至於引發這種嗜吃的原因,可能與基因有關。

法國營養醫學機構研究發現,人體有關成長、發育與肥胖等功能是由同一基因控制,當這個基因出現缺陷時,會造成人體性與發育異常,它無法對控制食欲及能量輸出的荷爾蒙產生反應。 罹患病態性肥胖症唯一的控制方法就是藉助抽脂外科手術,以減輕皮下大量的堆積脂肪。

肥胖所帶來的傷害是深潛而久遠的,因此對過度肥胖的身體進行適當的減重是有其需要的,但因肥胖不是一天形成,所以減肥絕不可抱著希望速效的不當期待。 許多人就是因為希望朝夕間從楊玉環變成趙飛燕,以致花大把銀子買騙受,還賠上身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