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在澳大利亞、南非等地,都曾爆發民眾感染李斯特菌的事件,臺灣近年雖未出現李斯特菌食品中毒案例,但若吃了受污染的食品,仍有感染的風險,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稱食藥署)提醒民眾,食用新鮮蔬果前應清洗乾淨,製備肉類產品應澈底加熱,並即早享用,確保飲食安全。

李斯特菌廣泛存於自然界中,常發現於土壤、腐生植物和哺乳動物的糞便中,易受污染之食品包括水果、生菜沙拉、即食食品、沙拉醬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及冰淇淋等。由於該菌具有耐鹽、在低溫下仍可生長繁殖之特性,且對於孕婦、老人、小孩或免疫力較弱的患者,具有潛在致死的風險,因此仍要注意飲食衛生安全,以避免感染,食藥署並提供消費者預防李斯特菌的5要原則如下:

要洗手: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飯後及處理食品前應澈底洗手,若於國外旅遊時,更應注意飲食衛生。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避免食用損傷的蔬果,水果切開及產品製備後應即早食用。

要澈底清洗:瓜果類生長或採收時可能和土壤接觸並受汙染,且表皮較粗糙的水果(例如網紋洋香瓜,俗稱哈密瓜)易藏污納垢,應澈底刷洗乾淨後再行分切。

要生熟食分開:蔬果類產品通常不經加熱食用,處理時應避免交叉污染。

要澈底加熱:肉類產品應澈底加熱,不食用未煮熟的禽畜水產品及未經適當殺菌之乳製品。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