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位英國血液學家艾立克・道格拉斯・博瀚 (Dr. Alex Doughlas Bangham) 在測試其研究機構新設立的電子顯微鏡功能時,意外發現磷脂與水在特定條件下會反應形成一種脂質性的雙層膜囊體,隨後經過多方實驗,於1965年公布實驗結果對外發表。至此,這個被稱微脂體(Liposome)的膜囊,由於結構類似細胞膜,因而開啟了往後半世紀熱烈的微脂體科研與產業應用,而博瀚博士也因此被尊為微脂體之父。

什麼是微脂囊?

所謂「微脂囊」,是指一種從類脂物質例如大豆卵磷脂中所提煉出來的微小空心球狀體,這種球體直徑不超過千分之一毫米,體徑約0.0025~3.5um,細小到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看得清楚。當磷脂分散於水中時,會自動形成囊狀的細小結構體,其裡外雙面具有親水性,但夾層卻為疏水性。換言之,微脂囊就像三明治一樣,可以把水溶性物質包裹在球心,而油溶性物質則被夾在球體的皮膜層內,所以可以用來當作水性物質與油性物質的傳輸載體。這種將特定的水油有效活性成分包覆在經過特殊設計的奈米中空囊球裡,就稱為「微脂囊球包覆技術」。

由於磷脂質的組成結構與人體細胞膜成分完全相同,且體積大小約為細胞的1/300,因此可以輕易穿透細胞膜或皮膚角質層,而不受細胞自然保護機制影響,進而讓其所包覆乘載的活性成分可以被送達細胞內裡,這種穿透細胞膜緩慢釋放活性成分的特殊作用,於是被大量應用在醫藥、保健品與美妝產品中。

微脂囊球包覆技術的應用與效能

如果把藥物包覆在微脂囊裡,由於其外脂層結構類似細胞膜特性,故而可以輕鬆的與細胞膜融合,並把藥物帶進細胞內。這種有效的精準傳輸效果,不但可以將藥物使用量盡量減低,還能避免傷及正常細胞。因為少用藥物相對也減少毒副影響,例如化療藥,可以直接將藥效作用於腫瘤區而避免不當的過度擴散效應,為病人的治療帶來正面的積極效果。

同樣的,微脂囊球包覆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中,一些具有脂質性的成分例如「葉黃素」,有無運用微脂囊球包覆技術,其實就會直接影響產品所承諾的效果,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含有脂溶性維他命,或其他脂質性成分的保健品時,應該注意該產品是否有運用這個特別的技術條件。

另外在美容保養上,微脂囊也能協助發揮產品的最大功效,因為微脂囊的穿透與精準傳輸作用,可以促使一些不容易被肌膚吸收的活性成分例如抗氧化劑、美白成分、玻尿酸、維他命、酵母等,不但能夠確實有效的穿透角質層而被肌膚吸收,還可以避免可能因為吸收不良而引起的過敏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