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梅伊在2018的新年度第一個月,史無前例的任命英國文化部負責體育與公民社會事務的政務次長孔芮忻(Tracey Crouch)出任全球第一位「孤獨事務大臣」,專門負責解決英國超過九百萬名的寂寞孤獨者。這是一個頗有卓見的政治措施,理論上或社會認知中會處於寂寞孤獨狀態者大都泛指老人而言,因此孤獨寂寞也就理所當然的變成老人問題,日本社會近來不斷高調討論的「下流老人」,其中就包括「孤獨死」議題。

然而,孤獨與寂寞真的只是老人才會發生的問題嗎?根據筆者超過三十年四海遊醫的觀察,孤獨與寂寞的感受絕非老人專利,而且寂寞孤獨也並非全然是生活型態中的落寞與遺失,更多的是心境上來自社會疏離所造成的失落與孤單。像筆者這樣一個大半生都在不同國家與各種場域中奔忙的勞碌者,在中年時期也曾有過一段時間陷入一種難以自拔的孤獨深淵,那種心靈深層的寂寞難以言喻,多年後自我檢驗才逐漸體會那是一種因工作過度長期疲憊所造成的心理疏離,與罹患憂鬱症只一線之隔。

梅伊在聲明中表示:「對太多人來說,孤獨是現代生活的悲哀現實。我想面對我們社會的這個挑戰,也希望人人都能採取行動,解決老人、看護者、失去至親者等族群所承受的孤獨。這些人沒有傾訴對象,無從分享想法或經驗。」其實,孤獨是不分男女長幼一視同仁的,它沒有階級、黨派、國籍、種族之分,孤獨者包括了身心障礙者、難民、城市邊緣人、社會底層者、新手爸媽、工作過勞者、負擔沉重的中年人,甚至正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

強烈的孤獨感會促使心血管疾病、失智、憂鬱症、焦慮症的罹患風險大幅增加,醫學實驗已證明孤獨感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比每天抽十五根菸還嚴重。孤獨與寂寞原本是動物一種特有的生理感受,它會促使動物在此狀況下維持對周遭環境較高的注意力和敏感度,甚至產生一些過激反應,因此身體中的腎上腺素始終是處於高度分泌的狀態。大量分泌的腎上腺素會與氧自由基結合,以因應身體外界可能發生的突生危機,然而此一機轉卻同時也對心血管及細胞構成壓力和攻擊,長期以往終致各種心血管疾病產生,甚至影響大腦智能與情緒管理能力;故而孤獨與寂寞,不必然與年齡直接相關。

孤獨與寂寞雖然是一個生理現象與病理問題,但同時也是社會問題,當人群越是聚集生活於都市城區,人際間的疏離感就越嚴重,比門而居聲響相聞卻早晚不相往來,社會價值歧異,政治信仰不同,加上野心政客操弄對立,孤獨與寂寞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必然產物,所以梅伊能與此時提出這樣的政治主張,實在有過人之見,而她所期待解決的也必然是一個更為廣泛的問題,報載英國國家統計局將建置一套測量「孤單」的系統,成立基金協助政府和慈善機構發展出更廣泛的策略,以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

筆者在此也給熟年老友們提出一些能夠有效對應孤獨寂寞的建議以供參考:

一、仍在職場中的工作者不要輕言退休,尤其是在沒有任何退休後生活規劃的狀態下,退休後的無所事事將是孤獨寂寞侵擾上身的最好時機。

二、如果真的想從原本職場中停格淡出,也應該抱持轉換場域的心態,例如計畫性的選定目標擔任志工,或不計薪資的協助年輕人創新或創業。

三、保持日常作息正常,維持運動,千萬不要每天睡到自然醒,生活有壓力才能讓身體保持活力,一旦壓力全消生命將會快速消失其存在的必要性。

四、不管信甚麼,選擇一個你願意相信的事務去相信,換言之人要有信仰,有信仰就有依靠,心靈有依靠就不會孤獨。切記,甚麼都信是迷信,什麼都不信也是迷信;深入理解你所相信的,信仰就會是依靠。

五、盡量抱持熱情、好奇、戀愛的衝動,別忘了人也是動物,只要是動物就要有屬於動物的衝動,如果臨老就得變成身如枯木心如止水,不孤獨也難。

六、少吃藥、少看醫生、少去醫院、少自己嚇自己,生老病死本是常態,該來跑不掉,不會來的早不了,盡量保持身心靈的輕安自在。

七、有老伴的珍惜另一半,不容易呀老來有伴當愛護;沒老伴的找老伴,找一件能寄情托志的事兒就是伴,釣魚、書畫、棋藝、社會服務,無一不可為伴。不一定得再找個冤家,俗話說臨老入花叢不死也重殘,男女都一樣。

八、不管這趟人生是瀟灑還是不如意,終究是辛苦一輩子,應該學會感恩上天好生之德,領受社會各種磨練,體會世情種種冷暖,接下來的歲月都是獲利盈餘,善自珍惜每一天,去完成一些年輕時不敢做、不能做、不可以做的夢想,無論夢想能完成多少終究無憾,此時就會發現孤獨與寂寞與我何有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