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態,但自古以來人類就存有追求不死或渴望長生的強烈企圖,因此各民族神話或歷史中總是不乏追求長生的故事。事實證明,不死終究只是不切實際的傳說,但延年益壽卻是合乎現實的夢想,因此無論是性命雙修的道家養生,或者修身養心的瑜珈攝生,在在說明延年益壽、抗老回春絕對是可以實現的生命境界,只不過由於種種天災、人禍、戰爭、疾病,致使這種期待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然而,人類自20世紀中葉以來,由於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環境與個人公共衛生大幅提升、醫療科技突飛猛進、生活物資充裕,致使人類餘命不斷延長,人瑞的歲數定義也隨者時代挪移越來越長。處於21世紀的今天,九十好多乃至百歲人瑞已非稀罕軼事,長命百歲正快速地變成正常狀態。

人類的正常天壽究竟應該多少歲才是合理的?而所謂的長生又是多長的壽命才算標準?有一個科學性的說法,人類的正常天壽是120歲。120歲?這120是怎麼算出來的?人類是一種根據細胞增殖分裂所構成的多細胞體生物,所謂細胞增殖是指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單細胞生物細胞分裂方式產生新的個體;而多細胞生物就是以細胞持續分裂方式產生新的細胞,用以補充體內衰老死亡的細胞,這是多細胞生物體的一個重要生命特徵

多細胞生物源起於一顆受精卵,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進行增殖,最終發育成一個新的多細胞個體;那麼這一顆多細胞個體可以分裂、分化、增殖多少次?根據推算共計50次,或者說50代,然後凋亡。細胞母體在分裂分化過程中,將複製的遺傳物質,平均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然後依此遞增下去,所以生命科學將細胞增殖視為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而120歲就是多細胞個體分裂、分化、增殖50代的累計時間;當增殖速度不再趕得上凋亡速度,也就是人體消亡的時間到了,所謂的衰老、死亡就此發生。

衰老過程中,機體會逐漸破壞自身的高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衰老,被認定為是由於基因的不穩定性、端粒損耗、缺乏蛋白內穩態、營養失調、粒線體功能障礙、DNA修復低效率、新陳代謝失能、細胞老化、幹細胞衰竭與跨細胞通訊失調等等原因造成的。在眾多造成衰老的原因中,自由基導致氧化反應是最重要的衰老主因,所以所謂的抗衰老或抗老化,也就常被視同是抗氧化。

面對抗老化這個誘人又複雜的時尚問題,或許可以從三個面向簡單概說之。

一、什麼是自由基?
根據醫學研究,抗老化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計畫性的對抗自由基對人體細胞所造成的傷害。自由基其實是由人體自己自然產生的,這是一種經由呼吸(氧化)所產生的不穩定電子團,它習慣性的攻擊細胞膜以取得其所需的電子,因此對細胞構成一種長期性的侵奪傷害。細胞裡的粒線體會產生ATP(三磷酸腺苷),這種生物能量是人體緩衝系統SOD的重要成分,可以幫助分解自由基,防止其對身體進行為害。在30歲之前,人體的SOD成分高,所以不會有被自由基影響的衰老現象,但30歲之後,SOD成分逐漸減量,但相對於自由基卻同樣產生的情況下,SOD無法全部化解,自由基於是瀰漫身體中不斷攻擊細胞。由於受到攻擊的細胞無法迅速修復,於是持續弱化、老化,乃至最終死亡,由多細胞體所構成的人體自然也就隨著逐漸衰弱、老化,最終進入死亡。

二、抗氧化跟抗老化有什麼區別 
簡單解釋,氧化是一種化學名詞,表示物質與氧分子結合,定義上氧化就是丟失一個電子;就身體機能變化而言,氧化意味著身體在丟失電子的過程中自由基增加,因此所謂抗氧化就是想方設法的想要逆轉這個過程。老化則是指因為年齡增長,身體的機能、組織與器官逐漸衰退與老化。老化過程可以分成二部份,其一是與年齡增長有關如發育停滯、生化作用減緩等,其次則是與氧化有關如身體因自由基增加、荷爾蒙減少或染色體變化而加速老化。所以,老化過程中包含了氧化作用,老化必然來自氧化,但氧化則不完全是老化的全部,故而二者相比較,抗老化較之抗氧化更為回春的關鍵。


三、 抗老化真的重要嗎
過去老人家常講人生四十歲是個坎,四十之前像條龍,四十之後像條蟲,如果四十歲之前不懂得保養,四十歲後就要付出代價了。黃帝內經說女子五七(35)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堕,六七(42)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男子五八(40)腎氣衰、髮堕齒槁,六八(48)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在在說明無論男女,四十歲上下都是一個生命轉變的大關卡。也就是說,年輕時不好好保養,時候到了身體就會逐漸產生年齡歲月的痕跡,身體機能是會衰退的,不要自覺自己還年輕就放棄抗老化,以至於現在越來越多未老先衰的年輕老人。抗老化是為了要減緩身體的老化速度,或是將生理傷害降到最低,所以如果希望五、六十歲時聽到人家說:你看起來好像只有三、四十,年輕喔。」當下就應該做好抗老化,不嫌時間晚,只怕你不做。年歲增長不可怕,怕的是心老人懶,就算活到七八十,若是癱在床上、綁在輪椅上,長命不但枉然更是痛苦。

人體生命的育成與發展全賴食物的正常攝取,而飢渴是斨害生命最直接的手段,所以任何養生法則都脫不開飲食的合理與應用,這也是為何21世紀抗老化各種學說中越來越重視營養科學的原因,營養科學甚至成為預防醫學中的重要前哨。所謂的營養,最大範圍來自於自然食物,但因為環境變遷、科技進步、方便需求、工序流程、效益評量等等面向的考慮,營養成分開始進行分級,而且隨著時代進步分類也愈加專精。

目前,這樣的分類有若金字塔般分成四個層級,第一級也就是所謂的基礎級,是指物料型態的原食物,例如各類動物蛋白質、各種蔬果或加工食品;第二級是指食物中某些特定元素的萃取,例如各類水溶性或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錠劑、粉劑或膠囊產品;第三級是指具有特定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或營養食品,例如藍綠藻、卵磷脂、大豆異黃酮、各種酵素等;第四級是指藉由嚴謹的製藥工序以特殊萃取技術,自特定食物物料中萃取出的高度生物活性物質,稱之為營養製劑,例如特定綠花椰菜嫩芽中的蘿蔔硫素、特定莓果中的花青素、啤酒酵母菌中的長鏈葡聚多醣體、雞胸軟骨中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薑黃中的薑黃素與薑黃油等等,這類營養製劑具有特定食物的療效卻無藥劑的毒副作用,因此成為營養科學中符合現代醫療科技發展的代表性產品,這類產品通常都具有理論性研發學理的支撐,所以一般都擁有特殊專利保護,與前三級迥然不同。

營養製劑的研製與發展與人類追求疾病預防、抗老化回春、保持熟年健康、提高生物能量等健康趨勢有極大關聯,同時也藉由營養製劑輔助、強化或緩解一般藥劑、慢性重症用藥、治癌藥劑的毒副作用,增強病體的自我復原能力。故而,無論是追求抗氧化或是抗老化,營養製劑都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