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雖然名字中有一個「薑」字,但在口味和性味上與一般認知的薑(無論是老薑、中薑或嫩薑),都截然不同。 薑黃統屬多年生草本薑科,是一種塊根植物,喜歡生長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排水良好的土壤環境裡。

 

薑黃的食用

中國人普遍食用薑黃可能晚至清朝中葉才開始,在此之前,大多僅用於天然色素的擷取,將之作為人工染色之色料的一種。 印度人則自古就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食用,食用之廣幾乎與咖哩並列,所以提到薑黃時,很多人都會自然聯想到印度料理或印度薑黃飯。 薑黃具有多種保健功效、食用價值與化工用途,已被中國、印度及南亞各國視為是重要的經濟作物,而大量計畫性栽種生產,由於是以根莖繁殖,主要採收期在每年的立冬後到次年的立春前。

薑黃塊根的食用方法,燉、煮、煎、炒均適宜,也可焙乾後磨粉製成佐料,或經炮製成為藥材使用(飲片或直接入藥),或透過萃取技術提煉出薑黃素與薑黃油製成膠囊食品。大 體說來,薑黃的藥材品項都是按其產地與其形狀命名,例如(四)川薑黃、(福)建薑黃、廣東長圓薑黃、圓薑黃、片薑黃、蟬肚薑黃等等。

 

薑黃的化學成份

薑黃的主要化學成分有薑黃素、薑黃油、樹脂、膠質、澱粉、纖維素等。 根據藥效學研究,這些成分具有影響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調節免疫系統、抗腫瘤、抗炎、抗疲勞、影響代謝、抗病原微生物、抗瘢痕等等作用,是一個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的可食農作物。

晚近有科學家特別根據薑黃的抗發炎特性,進行緩節關節疼痛研究,發現薑黃素萃取物能夠適時緩解骨關節因為老化、弱化或病變所引發的發炎紅腫疼痛,因而成為一種新的消炎解痛良方。

 

薑黃的醫用與日常

從中醫藥的角度看,薑黃性辛、溫,味苦,歸脾、肝二經。在中醫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等症狀,例如婦女閉經導致的腹痛、脇肋疼痛,或是跌打損傷瘀青等;亦常用於風濕痹痛,例如風寒所引起之氣血不調的臂背阻痛。至於現代醫學的應用上就更多,諸如慢性心力衰竭、心絞痛、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高膽紅素血症、慢性胃病、結核性胸膜炎、高脂血症、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慢性前列腺炎、骨質增生、白癜風、脂溢性皮膚炎、痤瘡、尖銳濕疣、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等,只要經過適當的配伍調劑,薑黃都可以產生預期的改善效用。

除了特定藥用與一般食用外,薑黃也被大量應用於日用化工品中,例如具有美白抗皺效果的保養化妝品,或治療腳氣病、濕疹、痱子等霜露、軟膏,甚至還被開發應用於畜類飼料或油漆產品中。另外,薑黃也是食品加工業中允許添加使用的天然色素及著色劑,幾乎大部分的食用黃色素都是來自薑黃。

 

從以上說明,讀者們可以發現薑黃雖然根體塊頭很小,但內外皆寶實用、價值極高,難怪古人說朝天椒粒大如豆辣冠群椒,小薑黃體若拇指更勝大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