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en

主頁Dr.Ben

About Dr.Ben

該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詳細資訊
So far Dr.Ben has created 549 blog entries.

用對棉條助好「運」

By |2022-02-10T16:29:21+08:0022 5 月, 2020|

女性經期來潮時想游泳怎麼辦?選用衛生棉條就對了!衛生棉條屬於二等級醫療器材,是使用棉、人造纖維,或兩種材質混合製成,可以放進陰道中吸收經血,可分為一般棉條與附有導管的棉條。一般棉條要用手指推入陰道中,導管式棉條則使用導管輔助推入。棉條放置完成後,體外會留有一條棉線,使用後緩慢拉出棉線棉條即可取出。

防堵藥物副作用3招

By |2022-02-10T16:18:57+08:0022 5 月, 2020|

其實「副作用」跟「藥效」只有一線之隔。例如:阿斯匹靈有解熱鎮痛的作用,低劑量同時也有阻止血小板凝集的副作用,因此就取其副作用,作為預防血管阻塞的用藥,即為「老藥新用」。另外,有些藥物過量或是不正確的使用,也會讓副作用發生的機率大增!例如:解除鼻充血的鼻噴劑,如果連續使用超過3-5天,也有可能造成「反彈性鼻塞」。使得原本治療鼻塞的藥物,變得塞得更嚴重。

減肥前必須弄懂的3大觀念

By |2022-02-11T19:12:28+08:0019 5 月, 2020|

日前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印度肥胖美女時尚秀,在伸展台上走秀的全部是滿身臃腫的蝴蝶袖肉膀、晃動巨乳、坦然下墜大肚腩,還有幾乎胖得連成一體的大象腿。雖然台上肉波蕩漾,但模特兒們都踩著高跟鞋走台步,充滿自信傲然前行。從現場座無虛席的盛況來看,這場秀應該頗受當地人士歡迎。綜觀今日全球風尚,除了少數國家或地區崇尚肥胖壯碩外,大概所有的人都在追求窈窕健美。

矯正器具沒清好 蛀牙、感染上身

By |2022-02-10T16:25:48+08:0012 5 月, 2020|

矯正牙齒時期如何保持口腔清潔是大家最注重的事情,待矯正器摘下後仍得持續每天配戴維持器兩年時間,甚至更久。許多人在戴牙套的期間十分注重清潔,改戴維持器後卻常因為鬆懈而有所忽略。 陽明大學牙醫系林元敏副教授指出,維持器經過日夜長期使用不免有耗損和藏污納垢,未適當進行醫材清潔,同樣容易導致蛀牙、發炎腫脹和感染風險,成為矯正者們清潔安全上的漏洞,不能不多注意!   活動式維持器 活動式維持器金屬跟樹脂之間,一旦使用時間長又疏於清潔,細菌便容易滲透進入交界處,加上樹脂材質本身就會因為自然老化而變黃,甚至龜裂而形成讓口腔不適的尖銳處,不僅得時常維持清潔,趁每半年洗牙的時機,也必須讓牙醫師評估維持器的使用狀況,以即時做出更換或修補的適當處置。   透明維持器 每天除了吃東西、刷牙,透明式維持器全天候和牙齒緊密接觸,細菌滋生的速度以及對牙齒健康的影響更大。如果忽略清潔,與活動式維持器一樣,小則發出難聞異味或是導致蛀牙,嚴重則可能導致白色念珠菌增生、引起義齒性口炎或口腔黏膜紅腫等不良反應。   三步驟建議清潔方式 【步驟一】溫水輕輕刷(至少1天清1次) 維持器拿下後,建議以溫水先將口水與食物殘渣沖掉。如有需要,可以搭配軟毛牙刷輕輕刷洗,無需特地搭配牙膏。因市售絕大部分的牙膏多為了物理性清潔牙齒,有加入肉眼無法辨別出的細微顆粒,長久使用反而可能造成維持器的表面產生細微刮痕。 【步驟二】泡入清潔錠(約1天使用1次) 輕刷後,將維持器放入盛有溫水的容器中,搭配清潔錠浸泡。維持器表面可能有許多看不見的小孔,泡水後能讓清潔錠成分深入,利用成分中的次氯酸鈉及過硼酸鈉等氧化劑去除色素並殺菌;碳酸氫鈉、檸檬酸及界面活性劑成分再幫助污漬碎片自表面去除。通常清潔錠約1天使用1次,浸泡時間則依循產品包裝指示操作,泡完後也可以用軟毛牙刷沾點少許的清潔溶液輕輕清潔維持器。 【步驟三】清水沖乾淨

醬油身世解密 差別在「製程」

By |2020-05-06T14:17:40+08:006 5 月, 2020|

俗話說「黑矸仔裝豆油,沒底看」(臺語),意指黑瓶裝了黑色的醬油,讓人摸不著底細。食藥署提醒,從108年1月1日起生產的醬油,必須在包裝上明確標示「製程」,消費者從此不必再摸「黑」瞎猜。 站在超市的貨架前,很多人腦中可能都會浮出一個疑問,為什麼醬油的價格差異那麼大?其中有個關鍵因素就是「製作方法」。水解及速成醬油,是使用食品鹽酸或酵素,來分解豆子的蛋白質成胺基酸,而釀造醬油則是以麴菌發酵分解蛋白質,是費時又占空間的作法。「時間就是成本」這個道理,充分的反應在醬油價格上。 依據「包裝醬油製程標示之規定」,醬油產品在包裝明顯處必須依照其製程標示「速成」、「水解」或「混合(調合)」,而釀造醬油則是自願標示。此外,有些不是以醬油為品名,而是以蔭油、壺底油等民間通俗或諧音等方式命名者,也需符合此規定,食藥署提醒,醬油屬於高鈉食品,應適量食用即可。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761期

使用斷食減肥法應該知道的3件事

By |2020-05-07T09:50:58+08:0029 4 月, 2020|

除了宗教修行者經常以閉關斷食方法作為砥礪心志的磨練手段外,還有很多人都鼓勵斷食,例如推廣排毒養生的醫事保健人員、從事塑身減重的美容業者、喜歡心靈靜修的瑜珈者、營養顧問等等,這意味者「斷食」其實是一件可行並有助於改善健康,甚至具有療效作用的保健手段。因此「間歇性斷食」很長時間在許多方面都被極力推薦,甚至在減肥或減重的努力上奉為圭臬。然而所謂的「間歇性斷食」具有非常嚴謹的理論、執行做法和必須遵守的規則,並非直接隨心所欲的以不吃不喝作為減肥手段。 事實證明,凡是以斷食飢餓方法減肥的反而越減越肥,為什麼呢?   細胞們的搶食大戰 人類的身體,是由大約30~60兆顆細胞個體所組成的多細胞生命體,人如果是活著,則每一顆細胞也都是一個活體。這些細胞跟人體一樣都需要定量的進食,尤其根據動物生存法則,有得吃時當趕快吃,因為下一頓餐食不知何時可以進得了口。人類花了約30~40萬年才演化出今日的行為與習慣,並根據生存演化法則造就成現在的模樣,而穩定飲食正是人類現代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一個重要關鍵就是生活中的飲食無虞。 但當這個看似穩定的習慣被「斷食」突然破壞,食物不再能穩定獲得,這時人體中所有負責進食與營養吸收的細胞都會高度警覺,若有飲食進入,為生存需求,細胞們便展開極大程度的搶食囤積。於是不特定的斷食,成為人體龐大細胞群的生存之戰;斷食之後的復食與心理補償作用,則導致更大量的脂肪轉換與囤積,這就是不當斷食減肥越減越肥的主因。   食慾與飢餓感的控制中心 食慾與飢餓是一組連動的生理感受機制,所謂食慾是指身體進食時的愉悅感覺;飢餓則是當身體需要食物時一種不愉快的感受。兩者藉由連動作用,身體因此建構出一個具有必須定時進食的有效系統,用以監控進食時間與飲食的攝取量。 活動性強的人,可以攝食比較多的食物而不至於在體內以脂肪方式儲存多餘能量;活動量較少的人,則相對進食減少。由於人類是動物,必須維持身體能夠有效防衛與逃跑的天生保護機制,因此生理反應上必須能夠自然的進行必要管控,以達到身體平衡;但當這種機制受到破壞時就會導致行為上的偏差,例如因飢餓感亢奮而致不斷進食,肥胖終成為必然結果。 食慾與飢餓感的控制中心是位於眼球器官直後方的腦內下視丘,當血糖濃度下降時,下視丘會受到刺激而產生神經衝動,這種衝動會由迷走神經將訊息傳達到胃壁上,導致胃壁收縮觸發消化液分泌,繼而產生飢餓感。飢餓感的發生有兩種狀態,一種就是血糖降低所導致的預期中飢餓,例如一日三餐的攝食定時點,也就是吃飯的時間到了。另一種則是因受到特定情況影響所產生的飢餓刺激,例如美食當前色香味刺激,或受某種情緒強烈左右而暴食。下視丘的食慾飢餓反應是一種非常動物性的生理機制,故而因為貪食而致肥胖也常被解釋為是一種缺乏自制力的心理缺陷。 相對於下視丘主管飢餓感的發生,大腦的邊緣系統則同時存在者一個飽食中心。邊緣系統主要負責調節身體的自主功能與情緒管理,因此飽食中心可以阻斷飢餓感,藉由發出有關飢餓已經被滿足的訊息,進而阻止身體繼續飲食。因此,如果能夠有效的促動飽食中心,就能夠快速、有效的減肥。   想有效減肥就要正常進餐 人體肥胖本質的成因有二個,一個是因脂肪堆積所形成的肥胖,另一個則是因代謝不良所造成的痰腫。兩者的外觀都是全身臃腫四處堆積,但是肥胖者的脂肪堆積捏握觸之結實而有彈性,但痰腫者則是一身軟爛稀鬆如泡水棉襖。脂肪是油脂,所以必須依靠運動燃燒才能逐漸消化掉;而痰腫卻是積存難消的液態廢物,唯有透過代謝強化才能將它排出體外。

什麼是『營養製劑』?

By |2022-02-10T16:49:37+08:0022 4 月, 2020|

營養製劑是指具有醫學、生理學、營養學等專業學科所認定之可以有效預防疾病或維持既有健康的明確成分組合或加工食品。簡單的說,營養製劑就是將出自於天然植物與動物體之有效活性成分,以符合製藥標準的流程工序萃取出來的高濃度萃取物,這些高濃度萃取物以考量需求者的使用習慣所做出最適當的交付形式,例如太空人在太空中生活時的飲食用品,就符合營養製劑的精神。

病毒、細菌總分不清?從病毒的起源認識用藥的正確觀念

By |2020-04-30T09:58:46+08:0015 4 月, 2020|

目前全球正面臨辛苦的時刻,除了基本的消毒與口罩防護,許多人亦嘗試尋找其他可能的自保方法,比如日前曾有新聞報導有人去藥局購買消炎藥,想來對抗病毒,而在筆者門診時也曾碰到同樣的情況。 這些朋友們認為凡含有抗生素成份的消炎藥都是對抗病毒與細菌的萬靈丹,更是對治發燒、消炎及感染的千金方。但其實,病毒和細菌兩者差距甚大,甚至可說它們一點關係也沒有。   病毒:非生命卻能左右生命 病毒最大的弔詭,就是它不是虛無的,卻來自虛無,因為它是一種無根之體;它不是生命,卻左右生命,因為它是一種類生物。既使已是21世紀的今天,醫學科學上仍然無法清楚得知病毒的初始源點、從何而來?然而從地球發展歷程上看,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存在,所以病毒很可能在世界上第一個單細胞生命進化出現時,就跟著存在了。 病毒是一種屬於類生物的有機物種,由一個核酸分子(即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它無法自行表現出生命現象,只能依靠寄生於其他生命體而存在。病毒體是由一個保護性外殼,包裹著的一段DNA或RNA而成形,雖沒有繁殖能力,卻可以藉由感染機制,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複製,甚至可以讓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體為它提供繁衍服務。換言之,所有的細胞都像它的代理孕母,並且有如掃描影印機一樣,快速又精準的複製原型再現。 病毒的傳播方式非常多,不同類型的病毒途徑不同,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過以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如蚜蟲在植物間進行傳播;而動物病毒可以通過蚊蟲、蝙蝠、吸血蟲等叮咬而得以傳播。流感病毒則是經由動物或人類的飛沫、咳嗽、噴嚏、唾液、飲食、屎尿等傳播之,如諾羅病毒是通過手、足、口之接觸途徑傳播;輪狀病毒是通過受感染的兒童直接傳播;愛滋病毒則是通過體液例如唾液、性交體液、血液輸入的接觸而傳播。所以瞭解病毒的傳播途徑與傳播方式,對於病毒的防疫、檢疫、清除和治療有絕對的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的病毒都會導致人類疾病,因為有些病毒並不會對受感染者產生明顯傷害,例如大量存在於恆河河水中的噬菌體;有些病毒則會與宿主長期共處,例如愛滋病毒就會與人體長時間共存,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這就是所謂的「病毒持續感染」。正常情況下,病毒的感染會自動引發人體免疫系統反應,進而消滅入侵的病毒,也能另外通過疫苗注射,來使接種疫苗者能產生對相應的免疫效應。 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透過何種方式,抵制病毒入侵的關鍵仍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完善保養,對治藥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都屬於支持性的處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因為過度的人為干擾反而會是壓抑人類自體免疫系統的最大幫兇。    細菌:古老載體 好壞共生 釋迦佛曾於《金剛經》中描述,一切眾生之類來源有十,細菌屬於濕生,故亦為眾生之一,且為娑婆世界數量最多的眾生型態。細菌大約出現於37億年前,一般都是單細胞體,其細胞結構簡單,簡單到沒有細胞核及膜狀胞器如粒線體和葉綠體,所以也被稱為原核生物,根據演化關係可以再分為真細菌與古細菌兩大類。 無論是體型或型態上,細菌間具有相當巨大的變異,微細者眼力難以看見,粗具者則目視可辨別,不過整體上還是微細極小,故也被稱為微生物。這種細微的生物無處不在,它們可以存活於人類呼吸的空氣中、飲水中、食物中,甚至可以搭乘氣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人體是大量細菌的自然棲息地,無論是皮膚表面、大小腸道、口鼻耳等都有細菌菌落的分布蹤跡。 細菌是以無性方式進行繁殖,主要方式是二分裂法,這種無性繁殖方式是由細菌細胞的細胞壁橫向分裂,由一變二形成兩個子代細胞,並在分裂的同時進行遺傳重組。單個細胞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產生遺傳變異:突變,細胞自身的遺傳密碼發生隨機改變;轉化,無修飾的DNA從一個細菌轉移到溶液中另一個細菌中,並成功整合到該細菌DNA或質粒上,使其具有新的特徵;轉染,細菌中的DNA,或兩者的DNA,通過噬菌體(載體)轉移到另一個細菌中;細菌接合,單個細菌的DNA通過兩個細菌間形成的特殊蛋白質結構,接合菌毛,轉移到另一個細菌。細菌就是通過以上分裂、突變、轉染、接合等過程,將重組的基因組傳給後代,因此許多細菌都會含有異源的DNA片段。

蘇打水洗頭? 當心傷皮、髮脆!

By |2020-04-14T15:44:35+08:0014 4 月, 2020|

  「聽說用蘇打水洗頭髮比較滑順?」為了減少使用化學物質,有人特地選擇poo-free的洗髮精,或改用蘇打水清洗頭部。對此,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提醒,萬一蘇打水調配不當,可能會傷害頭皮,還會讓髮質變得更脆弱喔! 陳怡安醫師說明,頭部清潔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不但讓個人感到舒適度,也是社交禮儀的關鍵。由於一般洗髮精含有界面活性劑,利用親油端吸附油脂,親水端去接觸水分子,沖洗後達到清潔的目的,若選擇合適的產品,停留時間不要過長並經過徹底洗淨,通常不至於造成危害。 雖然頭部清潔的重點是頭皮,但是頭髮的狀態反而是外型扮演的重要角色。通常日常頭部的清潔程序,可先從頭皮開始,稍做按摩後再順著髮絲去除髒污。使用洗髮精時,可依照產品特性與個人需求,均勻抹上。如果在意長髮的柔順感與光澤度,可以在較遠離頭皮的髮梢處,使用溫和的潤護髮產品。 提到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秀髮滑順感,會因個人髮質上角質蛋白的差異,以及含水量不同受到影響,環境中乾濕度或酸鹼性的變化,也會造成電荷上的改變,讓頭髮變得毛燥。 如果民眾自行調配蘇打水後,用來洗頭髮有一定的風險,因為蘇打水添加的碳酸氫鈉呈弱鹼性,萬一用量不當造成酸鹼中和的反應過度,可能會傷害頭皮的角質層,長期下來也容易讓頭髮脆弱而變得不滑順。若有頭皮或頭髮的問題,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的意見,以免出現發癢、疼痛或落髮等各種症狀,甚至惡化成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或毛囊炎而不自知。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749期  

蝦熟轉紅? 天然色素解密

By |2020-04-07T17:12:59+08:007 4 月, 2020|

蝦子煮熟後為何會變橘紅色?答案是:類胡蘿蔔素!自然界存在許多天然色素,但並非都可當作食品添加物使用。在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公告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規範著色劑在食品可以使用的範圍以及使用限量,並於「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中,明確規範可做為食用的天然色素來源(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0490&chk=9ba05861-d137-497e-ada0-a4c411b5f1c5),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即為其中之一。   類胡蘿蔔素的顏色主要為紅、橘及黃色,屬於脂溶性色素,大量存在於自然界的植物與動物中,舉凡蔬菜、水果、穀類、根莖類及魚蝦類皆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大家熟知的蝦子煮熟後呈現橘紅色,就是因為蝦子的甲殼含有蝦色素(一種類胡蘿蔔素),當其他色素因為高溫被破壞後,顯現出相對較穩定的類胡蘿蔔素顏色所致。至於常見的營養保健品β—胡蘿蔔素及葉黃素,也都是類胡蘿蔔素的一員,目前已有700多種的類胡蘿蔔素被分離鑑定出來,而早在1950年代,已可經由人工合成製造出類胡蘿蔔素。   在「天然ㄟ尚好」的風潮下,為清楚釐清天然食用色素的種類,以及確保其安全性,衛福部已訂定「天然食用色素衛生標準」,其中第5條表列天然食用色素的來源,例如:黃玉蜀黍色素是由黃玉蜀黍(Zea mays L.)的種子取得;蟹色素是由蟹等的甲殼取得;橘子色素則是取自橘子的果皮,它們的主成分都是類胡蘿蔔素。   食用色素並不可怕,在正確且減量的使用原則下,能為飲食增添不少的吸引力,只要在食用彩色的食品前,看清成分標示即可。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747期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