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en

主頁Dr.Ben

About Dr.Ben

該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詳細資訊
So far Dr.Ben has created 549 blog entries.

「聰明藥」的迷思

By |2018-06-14T10:28:49+08:0015 6 月, 2018|

每年盛夏時節,是許多莘莘學子面對求學生涯中最重要的考季,為求金榜題名,您是否曾聽過有人靠著吃「聰明藥」準備應考嗎?食藥署提醒民眾當心錯誤用藥而傷身。 市面上常被稱為聰明藥的有三種藥物:包括:Adderall、利他能、普衛醒錠;其中Adderall成分含有第二級管制藥品「安非他命」;利他能成分含有第三級管制藥品「派醋甲酯」;普衛醒錠中則含有第四級管制藥品「莫待芬寧」。這些藥主要是用來幫助過動症患者(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使其提高專注力或治療嗜睡症的處方藥。但坊間卻謠傳這些藥可用來提升腦力、增進讀書效率,有些學生為了提高競爭力、提升課業成績而貿然服用。 目前Adderall在我國尚未核准上市,據國外仿單指出,該藥品具潛在的濫用、成癮作用,也有研究指出,若未經醫師指示而隨意服用藥物,有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有致死的疑慮。而利他能和普衛醒錠二種藥物,其成分「派醋甲酯」和「莫待芬寧」皆屬中樞神經興奮劑,副作用有噁心、焦慮、失眠及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在臺灣如需使用上述二種藥物,必須經由醫師診斷確定病因後,才能開立處方;若長期不當使用,除了可能導致上述的副作用外,也容易對此類藥物造成生理依賴,為了達到相同效果而服用越高的劑量,也可能因為停藥而產生戒斷症狀,造成健康受損及身體不適。 食藥署提醒,上述藥品的成分在我國皆為管制藥品,且尚無科學證據可證明具有提升腦力的功效,若以非法方式取得藥物,可能會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請民眾務必當心,千萬不要落入「聰明藥」的迷思與陷阱。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62期

諸葛武侯怎麼死的?

By |2018-06-15T19:33:10+08:0014 6 月, 2018|

每回讀三國志,夜看演義,總有許多感歎,常想老天實在作弄人,同一時代裡出現那麼多英雄豪傑,天下焉有不亂之理? 有人說,就是因為「亂」才有出頭機會,亂是一切功業建立的根源。 亂世出英雄,盛世講平庸。 在亂世,不論是文是武、是男是女,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則命如草芥,家如懸卵,但若有真功夫,則魚躍龍門雖九死一生,但卻可布衣卿相,開天闢地闖出一番新局面,想想中外豈不皆然? 三國眾多英雄中,我最欣賞的有二位,一是漢家丞相曹操。 三國演義裡雖然把曹孟德罵的是奸雄應世,只值半文錢;但實際上,他對劉漢始終如一,終生並無篡位之心,但他的宏觀豁達、高瞻遠矚與謀略能力,三國所有天才中當排名第一。 另一位偶像就是天生的悲劇英雄,對朋友仁盡義至死而後已,淒美的無可救藥的諸葛亮。 唐詩中有一首五言絕句說諸葛亮是: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諸葛亮從被劉關張桃園三義請出隆中後,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蜀漢上下一缸子人看來個個神勇,其實真正的好漢沒幾個。 對內既要不時安撫、鼓勵愛哭的劉備,及一大群不怎麼看得起自己的失敗主義者,對外則要應付天生的謀略家曹操,天縱英雄威武的周瑜,到後期還有更麻煩的司馬懿。 長期緊張、焦燥、失眠、飲食不正常,諸葛武侯再會神機妙算,也無法算出自己的健康。 諸葛武侯怎麼死的?痛死的!什麼痛?胃痛。 照今天的話說來,諸葛亮不是死在消化性潰瘍,就是亡於胃癌。 可有證據?有!司馬懿被諸葛亮擺了幾次道,弄得灰頭土臉,心中懊恨不已,派探子觀察諸葛亮的起居作息後說:「(諸葛)食少事繁,其能久乎?」。 諸葛亮經常「心下痛」,聽到司馬之言,嘆了口氣幽幽的說「真知我也。」

商品化的酵素都是那裡來的

By |2018-06-11T11:39:08+08:0012 6 月, 2018|

商品化的酵素絕大部份是消化酵素,它們最大的作用在參與及幫助消化;也有一些其他特殊作用的,例如被當作治療血栓處方用藥的尿激脢酵素,可以治療關節炎的超氧物歧化脢,或是增加新陳代謝作用的酵素。 市面上賣的消化醏素大致上可以分為動物性酵素與植物酵素二種,動物性酵素主要萃取自動物不同的臟器,例如胃臟、胰臟或腸子;植物性則來木瓜、鳳梨和麴菌。 同一種營養素在不同狀況下,會由性質不同但目的一致的酵素共同分工,例如蛋白質,由木瓜提煉出來的木瓜酵素可以先將蛋白質分解成粒子較小的胜肽鏈;到了胃裡,胃液中的胃蛋白酵素會將它再分解成更小的胜肽,然後才被腸道吸收。 所以,平日除了適當的生食外,適量的補充酵素補充品是有必要的。 市售的酵素產品,型式不一,有錠劑、膠囊、粉末或液狀。 大部份的產品都是單一成分,所以可分開單買,或是同時購買幾種合著吃。 最好的辦法是尋找同時合成幾種不同成分於一劑的酵素是最為理想的,其效果也最好,目前市面上就有合解脂脢、纖維脢、澱粉脢、乳糖脢與胃蛋白脢五種酵素於一錠的酵素產品。 至於是否有酵素產品可以減肥、美容、整腸、抗衰老、預防腸病毒、增強免疫力,從前面的說明,應該可以清楚的看出,如果真有這些作用也絕不是酵素單一的功勞,因為酵素只是一個「觸媒」而已。    

孩童退燒藥勿過量

By |2018-06-08T14:36:57+08:0011 6 月, 2018|

「孩子發燒了要先餵退燒藥嗎?又該怎麼用呢?」這是許多家長們關切的重要議題。食藥署提醒,當家長或主要照護者發現小朋友發燒時,應就醫治療,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退燒藥讓孩童服用,以免延誤疾病治療。尤其是兒童用藥應經醫師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並依其年齡體重處方適當劑量,應依醫師處方,正確使用退燒藥,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物不良反應。 食藥署提醒,兒童使用退燒藥應注意下列原則: 瞭解引起發燒原因: 當父母遇到孩子發燒了,往往想要快點讓小孩退燒,其實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而不是「病」,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加強對於疾病的抵抗力。所以當小朋友發燒時,最重要的是瞭解發燒的原因,針對疾病處理。建議家長觀察小朋友的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留意是否出現發燒以外症狀,例如:出現咳嗽、鼻塞等,表示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一旦出現發燒症狀時,應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的原因後對症下藥,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兒童使用。 應依醫師處方適當使用退燒藥,切勿過量:一般醫師常用於兒童的退燒藥,為乙醯氨基酚或雙氯芬酸等口服製劑與肛門栓劑,其退燒效果都很類似。使用退燒藥是為了減緩高燒所產生的不適感,讓兒童得以充分休息,所以當家長或家中照護者,發現兒童體溫超過38.5℃且感到不舒服時,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並依據醫師處方正確使用,才能確保兒童的用藥安全,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 觀察並追蹤發燒情形,適時回診治療: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須觀察病情變化等待身體自行恢復。建議家長先請教醫師觀察病情變化之重點,並紀錄兒童發燒的溫度及頻率,如果還是高燒不退、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等情形,應儘速回診。 應注意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醫師常開立用於兒童的退燒藥,多屬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有可能會發生罕見的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提醒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應注意兒童用藥時是否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藥物過敏症狀,若出現前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儘速就醫。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61期  

酵素可以減少喝牛奶拉肚子的毛病

By |2018-06-06T18:51:32+08:007 6 月, 2018|

根據調查,國人喝牛奶會拉肚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一,換句話說,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現象,不拉肚子的反而稀奇了。 這種喝牛奶拉肚子的症狀叫「乳糖不耐症」。 有些人說,既然喝牛奶會拉肚子,乾脆不喝不就沒事了。 這個觀念是錯的,而且還非常不健康。 為什麼?因為牛奶,或其他的乳製品是我們日常攝取鈣質最主要的來源,鈣質不足,骨質疏鬆將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許多罹患骨質疏鬆症的老人家,只是略作調查,就會發現她們不是從不喝牛奶,就是喝的非常少。 其實,瞭解喝牛奶會拉肚子的原因,然後想辦法調整飲食習慣才是正途。 牛奶中,乳糖大約占百分之四點五左右,在正常狀況下,當乳糖進入人體後,小腸黏膜中的乳糖脢會將它分解為粒子更小的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後被吸收。但是,當人體乳糖脢的作用降低或缺乏時,乳糖在小腸內無法被有效分解;在這些乳糖進入大腸後,經過細菌作用,就會產生硫酸等物質,刺激大腸腸壁,於是腹痛或腹瀉就發生了,這個過程和結果就稱為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的產生有二個關鍵,一個是消化脢,一個是腸道中的細菌。 如果小腸黏膜中的乳糖脢充足,則牛奶中的乳糖即可被有效分解,減少細菌敗壞的機會;如果腸道中的細菌種分佈益菌多於壞菌,那麼硫酸等刺激性物質產生的機會也就相對減少。 多攝取含有乳糖脢的食物,或食用含有乳糖脢的酵素補充品都是增加乳糖脢,降低喝牛奶腹痛腹瀉的方法。 至於腸道中的細菌,則應該多多的揚善隱惡,除惡務盡。 在人類身體內,細菌最多的地方就是腸道,尤其是大腸和直腸。 大致上說來,這些細菌可以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有益細菌,以被稱為比菲德氏菌(bifidus)的雙叉乳桿菌為主;一類是含有潛在病原體的有害細菌,也稱為腐敗菌,如大腸桿菌、魏氏桿菌;另外一類,則是介於有益與有害之間的伺機菌,它們視狀況演變成益菌或惡菌中的某一種。 比菲德氏菌屬於乳酸菌的一種,這個擁有二十五個支種的菌種對人體非常有用,它能夠抑制病原菌的繁殖,防止感染;防止腸內腐敗,抑制有害物質產生;合成維生素B1、B2;製造乳酸、醋酸等有機酸;預防便秘;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致癌物質的產生,並且具有分解致癌物質的作用。

口水也有大學問

By |2018-06-05T17:16:50+08:006 6 月, 2018|

酵素分佈於身體的各部組織中,第一關就是俗稱口水的唾液。 唾液是由唾液腺所分泌,其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用來對食物進行初步分解,有利於消化和吸化。 對許多人來說,唾液是人體中僅次於尿液的廢棄物,所以與人一吵架就口水唾吐相向,大有恨不得用口水把對方淹死、臭死之概。 其實,唾液是絕大多數動物活命的根源,人類更是一時半刻少不得一口濡濕的唾液,中國人自古就深明其中奧妙。 古人造字,「活」字是舌旁有水,人要有水才能活,而舌水就是唾液。 神醫華陀在食論中說: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爛煮也;一口化.細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其中口化則有賴口水相隨。 唾液如何產生?當食物入口細嚼慢嚥時,唾液就會源源不斷的津津而出,甚至某些念頭生起,例如想到酸甜、看到美女、美味當前、神清氣爽時會口舌生津。相對的,當神經緊張、恐懼、焦燥、忿怒時,則口乾舌燥,即使粒米也難以下嚥。 唾液裡除了水分外,還有唾液激素、多種酶、多種維生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黏液蛋白、鹼性物質,以及促進止血和收縮血管的物質在內。 其中,唾液激素對骨骼牙齒發育,血鈣、血磷的代謝,蛋白質合成都有影響;多種酶是人體重要的代謝活性劑;多種維生素是生命活動的必要物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發生;而止血物質可以防止身體不當出血,保持生命活力;鹼性物質與黏液蛋白則能中和胃酸,並使之沉澱附著於胃黏膜形成保護層,從而增強胃臟的抗酸能力,對防治胃潰瘍有積極的作用。 簡單數來,區區一個口水,功效與好處竟然如此之多,難怪古代中醫家和道家煉氣士們要說,唾液是可以滋養臟腑,潤化肌膚,強筋壯骨,暢通血脈,安神定氣,延年益壽的「陰津神水」是「存得一分陰津,即存得一分生命」的養生關鍵,因此自古以來養生名家們都是惜津如金,絕不隨便亂吐口水,那像現代人如此懵懂浪費。 想要消化好,精神好、皮膚好,就要懂得珍惜口水;要想時時滿口生津,就要常保快樂心情、凡事看開,吃食時細嚼慢嚥,多動一分牙關,就多得一分津液。 唾液既然是消化酵素的主要來源,平常應如何作為才能多得津液?   少講話  話多傷神,言多必失,除了說話不當闖禍外,更重要的是話多必然舌乾,舌乾乃至津液不生,津液不生者必面容枯槁,身衰體弱,所以說該說的,懂得適時沉默是養生的第一要訣。

預防結直腸癌飲食

By |2018-06-12T18:13:55+08:005 6 月, 2018|

許多民眾一聽到「腸癌」就害怕,根據國外研究機構調查,每天適當攝取全穀類食物,可以降低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這是真的嗎?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主任細說分明。 美國癌症研究所近期研究指出,每天攝取4份(約80公克乾重)的全穀雜糧類,可降低17%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此與全穀雜糧類食物含有許多抗癌化合物,如纖維質、維生素E、硒、木酚素等有關。全穀雜糧類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抗性澱粉,兩者具有稀釋潛在的致癌物質、延緩血糖上升、促進益生菌的生長、且有助於體重控制等。另外,全穀雜糧類含硒、多酚類及蛋白酶等,硒及多酚類具抗氧化及抗癌作用,而蛋白酶則有抑製癌細胞擴散的作用。若要預防癌症,建議每天攝取的全榖雜糧類,至少要吃一半以上的主食量,如:每天應有1-1.5碗以上的全穀雜糧飯,因此建議早餐應攝取全榖類麵包或燕麥粥,午晚餐至少有一餐的主食是來自糙米、糙薏仁等全穀類食物。 在防治結直腸癌方面,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是重要法則,在零期及第一期結直腸癌治療的效果,5年存活率可達8成5,10年存活率可達6成以上。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預防結直腸癌的建議: 達到並維持健康體重:研究發現體重過重、肥胖者會增加結直腸癌發生及死亡率。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BMI應盡量維持在18.5-24公斤/公尺2的理想體重範圍。 規律的運動:研究發現有運動習慣的病友,有較低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運動能提升生活品質、身體功能,建議每週應有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75分鐘以上高強度運動。 健康飲食型態:預防結直腸癌病友應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家禽及魚類等,少吃精緻醣類、油脂、紅肉及加工食品等。多攝取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這些魚類也是維生素D豐富的來源,可預防結直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的發生。 膳食補充劑:迄今為止,沒有研究顯示補充膳食補充劑可明顯降低結直腸癌進展或復發的風險。研究發現,鈣補充劑可以降低曾患息肉的人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 酒精攝取:攝取酒精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因此美國癌症協會建議,適量飲酒,男性不超過2酒精當量,女性不超過1酒精當量(1酒精當量=啤酒330cc=紅酒120cc =威士忌40cc),以降低可能罹患癌症的風險。 戒菸:吸菸者得到結腸直腸癌機率高於沒有吸菸者。 食藥署提醒民眾,如有身體不適,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釐清原因,切勿諱疾忌醫,影響治療黃金時間。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661期

四個學生一人胖!減糖少熱量

By |2018-05-31T16:52:26+08:001 6 月, 2018|

您家裡有胖小孩嗎?根據調查顯示,平均每4個國中、小學童中,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國民健康署2013年~2016年針對國高中小學學生進行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占26.7%,國中生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占25.2%,高中生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為26.7%。由於兒童肥胖可能會影響生長及心理發展,成年時也可能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慢性病,不容輕忽。 許多學童愛喝飲料、吃零食,如果攝取超過維持基礎生理和活動所需的熱量累積到7,700大卡,體重就會增加1公斤,例如: 一杯700c.c.全糖去冰的珍珠奶茶(大約550大卡),喝上14天,就會胖1公斤。 一包70公克(提供396大卡)的洋芋片,連吃20天,也就會胖1公斤。 一包洋芋片搭配一杯700c.c.全糖去冰的珍珠奶茶,大約1個禮拜就會胖上1公斤了,連續這樣吃喝1個月就會胖4公斤。 除了控制熱量之外,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呼籲大家要多留意糖的攝取量。食品中的糖量增加,不僅增加了熱量,還稀釋了其他必需營養素的含量。WHO建議成人及兒童每日游離糖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5%,以60公斤的成人,每日所需熱量約2,000大卡,相當於不超過100大卡,即25公克的糖。 食藥署提醒,想要藉由減少糖類和熱量攝取來維持健康體重,可以多利用食品、飲料提供的標示資訊,例如:購買手搖杯時,留意全糖添加量及其熱量標示資訊,選購包裝食品、飲料時,要看清營養標示上的資訊,計算自己吃進去多少熱量及糖量,也可以從每日參考值百分比數值得知吃進的熱量,已經佔了一天所需要量的百分比,如果累計起來超過100%,就表示攝取太多熱量就表示攝取太多熱量。 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一旦過量的飲食習慣被養成了,就很容易變胖,如果想要聰明吃,健康活,就多看看食品標示資訊,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食品、飲料,不要讓今天攝取過多的熱量和糖分,變成明天的身體脂肪與負擔。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60期

酵素如何能確保營養吸收有效?

By |2018-05-30T13:38:11+08:0031 5 月, 2018|

在數千種酵素中,人體所需的大約有一千三百多種,彼此分工合作,以維持身體各部組織的正常機能。 為什麼酵素可以有效確保身體對營養的吸收? 我們日常攝取的食物雖然因地理環境、風土習慣、烹調方法有種種的不同,但所有的食物無論其型式為何,基本上都是蛋白質、脂肪、澱粉、碳水化合物、纖維、礦物質等等所構成,每一種酵素都只「專一」的侍候促動某一種營養素,而且彼此間不能互相取代進行作用。 所以,如果因為酵素缺乏,或某一種酵素不足時,從其發生的病徵即可以略看出。 例如,胃蛋白酵素可以將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成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以製造健康的皮膚、骨骼、筋肉和充分的血液。 凝乳酵素分解牛奶中的蛋白質、乾酪素、鈣、磷、鉀、鐵,以及調節人體的水分,強化神經系統,製造骨骼和牙齒。 脂肪分解酵素則分解脂肪,以供給皮膚細胞的營養,保護身體抵抗外來的打撞傷害,防止傳染性濾過病毒侵入人體,防止過敏等等。 所有的酵素都在其適當的環境和條件下發揮其特定的作用,受到酵素改變的物質稱為「受質」。 酵素先抓住受質,然後將此受質與其他分子接合,增加反應速度。 人體細胞大部份的反應都受這種必要蛋白質的催化,進而產生細胞組織應有的功能作用。 酵素在人體中,透過水解作用先將食物顆粒分解,然後儲存於肝臟或肌肉中。 這些儲存的能量在稍後必要時,再由其他不同的酵素轉化給身體各部份使用,它們能: 一、建造新的肌肉組織、神經細胞、骨骼、皮膚、腺體組織等。 二、協助排除肺臟、腎臟、結腸與皮膚中的毒素。 三、協助健康的氧分子從有毒的過氧化氫中釋放出來。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