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議題

主頁精選議題

大腦癡呆的原因之 1

By |2018-01-19T17:56:29+08:0023 1 月, 2018|

2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對腦部的影響並不僅止於幼兒或青少年,即使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同樣也會受到營養不足或不均衡的侵害。 例如,長期缺乏維他命B1、B12或葉酸都會導致腦功能的減弱而終至癡呆。 3藥物反應 藥物也是導致精神狀況改變的一種常見原因。 有些人長期使用興奮劑、鎮定劑、或抗憂鬱藥劑來控制自己不穩定的情緒,有些人則為了減肥服用大量的壓抑食慾藥劑。 這些藥劑雖然可能是治療上的必需處方,但在長期服用,或劑量過當,或突然中斷,或與其他藥物經常性混合使用等等,都有可能影響到服用者的心智能力。 尤其是老年人,其記憶力與協調能力原本就隨年齡增加而遞減,因此更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而變本加厲。 4情緒低潮 腦細胞在人體四十歲以後,平均每天死亡五至二十萬顆,由於腦細胞的減少,所以年齡越長,記性越差本是自然的。 不過,如何減少死亡數目則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其中的關鍵之一就是情緒的穩定。 雖然腦細胞的損毀與年齡有關,但精神上常感寂寞、悲傷、痛苦、恐懼等不安情緒的人,則會加速腦細胞的破壞程度。 事實上根據統計,失智症患者有許多都是在家得不到溫暖,或情感上遭受壓抑的人,這也就是所謂的「被迫型癡呆」。 因此,如果不希望讓腦袋過早退化,保持一顆爽朗、豁達的胸懷和愉悅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5基因缺陷

造成大腦癡呆的自然老化

By |2018-01-19T17:54:29+08:0022 1 月, 2018|

1自然老化 老,是人體生命必經的四個階段之一。 當人「老」的時候,除了身高、體重、膚、髮、眼、耳、鼻、腸、胃、性腺等等組織器官的變化之外,最基本的變化就是來自人體生命的原點──細胞。 根據醫學研究證實,人體到七十歲時,生理上各個器官如腦、腎、肺、肝、肌肉等等組織細胞的個數,約只有年輕時期的百分之六十,而其中腦皮質層細胞的減少最為明顯,曾有減少高達百分之二十五的記錄。 由於臟器細胞個數年年減少,其機能變得低弱自是可以想見的。 由於人體內臟器官平時只使用其所有細胞的三分之一,一旦身體有了任何異常,才會動員其他未使用的細胞來應變。 但當老化出現時,臟器細胞也隨之減少,因此動員能力不如前。 如遇身體不適,體能負荷忽然加大,則現存的細胞勢必負擔加倍,這正是老人們何以復原能力遠較年輕時來得緩慢。 當身體老化,體內的細胞數隨之減少之際,細胞本身的體質也隨之改變,一種屬於細胞代謝廢物叫做脂褐質的沉澱會沉澱在細胞內部,由於無法排出細胞體外,因此年紀越大,沉澱量越多;細胞內的空間亦隨之愈來愈窄,終至妨礙細胞體正常的代謝功能。 這種脂褐質最先沉澱的部位,就是心臟和腦,然後蔓延至神經細胞。 除了脂褐質之外,氧化也是導致人體老化與細胞病變的主因之一。 因為氧在細胞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會釋放毒性物質,破壞細胞生成或細胞突變,導致人體老化、動脈硬化、早年癡呆與腫瘤等等。 人在逐漸老化之時,大腦智力、記憶力,及其他各種功能均明顯降低,甚至癡呆。 不過,老化與癡呆並無必然關係,老化只是癡呆形成的原因之一,而非老化必然癡呆,如果知道善加保養,即使高齡也未必癡呆。  

大腦為什麼癡呆?

By |2018-01-19T17:29:23+08:0021 1 月, 2018|

信息傳遞細胞與營養細胞共生互動,之一發生狀況都會立即連帶影響另一方,腦細胞的弱化、老化或死亡,必然導致人腦功能的衰減或喪失,例如被稱為失智症的,就是一個典型的腦智力喪失狀況。 所謂失智症,是指患者大腦的功能逐漸退化,腦細胞溝通系統崩潰,腦細胞死亡。 最後導致記憶力與學習認知能力日趨惡化,或喪失,因而呈現失智或癡呆的現象。 構成癡呆症的真正原因雖然至今仍然無法完全明確,但就目前已知的臨床經驗和記錄看來,大致上還是可以整理出一個概括。 大腦失智的發生,除了如腦腫瘤、腦中風、腦部外傷或其他原因不明的腦神經疾病等所導致的傷害性或壓迫性失憶之外,老化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另外就是營養不良、藥物反應、情緒低潮、基因缺陷、教育程度及工作層次低、長期酗酒、體內含鋅量過高、長期暴露在低溫下、長期夜間工作,及血管性癡呆等等。  

人腦比世界最大的電腦還複雜

By |2018-01-19T17:24:48+08:0020 1 月, 2018|

要追查失憶的可能原因,應該先認識我們的大腦。 在地球上的萬千生命中,乃至目前已知的宇宙太陽系,人腦無疑的是最複雜而又最具能力的生命組織器官。 人類的腦部,成人男性重約1480公克,女性約1370公克,大體上是由八個各個機能不同的腦組織所構成,它們包括只有人類才有的大腦新皮質層,被稱為動物腦或舊皮質層的大腦邊緣系統、大腦基底核、丘腦下部、被稱為運動腦的小腦、被稱為生命腦的腦幹、已變成傳遞管道僅具反射作用的脊髓和被稱為荷爾蒙腦的腦下垂體。 而腦幹從下往上,依序又分為延髓、腦橋、中腦和視丘。 視丘分為左、右兩側;而大腦也分為左、右兩半球,中間依靠腦梁,也稱為胼胝體的串聯腺體做為聯結。 整個大腦大約由一百四十億顆腦細胞所組成。 其中具備思考、感覺等中樞神經功能的神經細胞,總數目約計四至五億之間,其餘的一百三、四十億則為膠質細胞。 神經細胞會長出類似樹枝形狀的東西,稱為樹狀突。 樹狀突中會有一枝伸得最長的稱為軸突。 軸突的前端會分支而與另一個神經細胞的軸突相接觸,其接觸的聯結點稱為突觸。 突觸的功能在於傳遞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訊息,有如電腦中的半導體;而一顆神經細胞會有數十乃至數百個突觸,如果加乘上總數四至五億的腦神經細胞,那麼人腦中至少也有數千億個突觸,至今世界最大,乃至最進步的電腦都無法容納或使用數量如此驚人的半導體,可見人體大腦的複雜和進化程度。 膠質細胞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覆蓋軸突,達到安全絕緣和供給神經細胞所需營養的目的。 膠質細胞對軸突的覆蓋保護作用,稱為「髓鞘化」。 整個大腦完成髓鞘化的時程非常緩慢,男性約至三十歲左右,女性則十八、九歲之間。 重要的髓鞘化進行速度各不相同,例如掌管運動或感覺的神經部份,在胎兒階段即已緩慢進行;而像記憶、創作或意志力等高等的精神作用,其髓鞘化有些則窮盡一生也無法來得及完成。

卿本佳人,奈何癡呆?

By |2018-01-19T10:13:21+08:0019 1 月, 2018|

電視上,一個體形瑟縮、神情呆滯的老婦人,不明所以的喃喃自語:我要回家!家在那裡?別人不知道,她自己也不知道。 她,就是患了老年癡呆,又稱為「阿耳茲海默氏症」的病家。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自己記憶力出了問題,記性奇差,很多事轉眼即忘,見到人但就是想不起名字。 目前全球有一千五百萬人患癡呆症,其中以六十五歲以上為主,四十、五十歲的也不在少數,甚至還有所謂的新新人類。 患者的症狀通常是記憶力與判斷力喪失、人格改變、缺乏方向感、學習困難,以及喪失語言能力。 記憶力減退已經快要變成現代人的流行病,即使經過醫院神經科的徹底檢查,絕大部份的人都是健康而毫無異常現象,但是記性不好卻是事實,問題出在那裡?

老法鄰居的一塊菜園子

By |2018-01-17T11:10:20+08:0017 1 月, 2018|

我山上鄰居中有一位灑脫浪漫的法國老兄,這位台灣女婿留了一嘴的落腮鬍,高高壯碩的身子卻挺個不小的啤酒肚,有天周日午間,兩人在穿堂電梯口相遇,我看他手裡拎了一罐台啤,於是好奇問他為啥只買一罐?漱口都不夠,他靦腆的笑著說家裡來朋友特別跑去買酒,結果口袋裡的錢只夠買一罐,所以…,咦?這一罐給誰喝呀?他得意的揚者嘴角鬍子說:當然是自己喝。真是損友一個,有酒沒義氣。 某個週六早晨七點出頭,我趕早班車下山要去學校給學生補課,沒想到在山道上遇見他一頭汗滿身泥,踩者長筒膠鞋抱著兩根蘿蔔正往家裡方向走,我好奇的問他這麼早去哪裡收割人家園子裡的蘿蔔?他紅者一張臉爽朗的說他跟山上鄰居租了一小塊地,現在正高興地當農夫呢,種了不少東西,有蔥、蘿蔔、豆角,還有番茄和小黃瓜。我只知道他平日在家裡爬格子,專職接翻譯案子,他們家最美麗的老婆則規矩的去上班,他沒事還喜歡一個人騎重機到處趴趴走,一下子去台東看海,轉眼聽說又去屏東大鵬灣飆車,這日子過得瀟灑的老是讓我羨慕的不得了,沒想到這會兒竟然當起農夫?是轉性了,還是發燒啦!他隨口邀我哪天去參觀他的菜園子,欣賞他偉大的勞動成果。 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我和老法鄰居約了去菜園子走走,在社區外圍的一處邊坡旁,一塊約莫一分半(約三百多坪)的空地上整齊規範的劃分出許多不同的區塊,有藤架,也有田壟,許多作物在陽光下綠意昂然,一看就知道農作者很用心的在努力經營這一方天地。在園子裡閒蕩東摸西抓的同時,一股羨慕與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一直嚮往有朝一日能伴者我家娘子回歸農園,過幾日不問世事的清閒日子,但總是天不從人願的深陷一大堆煩心雜事中,於是農園夢想只是夫妻倆自我慰藉的清談,但如今看者這滿園翠綠,我覺得深陷雜事不過是自己不甘寂寞的藉口,我們習慣於每日奔忙,雖然我們極度厭煩那無休止的工作疲憊,卻似乎很難擺脫哪種因工作疲憊所帶來的被需要感,這是一種心靈上的貧乏,更別說如何讓自己恬淡下來的慢活了。我一向知道老法鄰居的收入有限而且很不穩定,但是很少看到他為錢煩惱,過去我總認為他很幸運的有個不計較的能幹妻子,但眼前的景象卻說明他才是活在當下的快樂泉源,我在我的鄰居中遇到一位善知識、好老師,卻自以為是的懵然不知。自從去過老法鄰居的菜園子之後,我大幅度的減輕自己的工作量,計畫性的增加組織中的授權程度,同時努力讓自己的心境從世俗中出離,自在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須努力,不過現在步調的確已經越來越有慢活的感覺了,真要謝謝老法鄰居與他的菜園子。  

注意飲食起居有助於減輕經痛

By |2018-01-03T20:50:44+08:009 1 月, 2018|

續發性經痛的病因主要來自於子宮內膜或骨盆腔病變,因此應該尋求婦科醫生做詳細的檢診。 經前症候群及原發性經痛因為不是來自病變,因此適當的調理和注意日常的飲食起居習慣,以及保持積極、健康、開朗的心情將對改善或減輕經痛有相當大的助益。   注意下列各項建議,相信與好朋友之間就不會那麼難相處。 1補充適當的維他命可以減輕疼痛 荷爾蒙交替不順,會形成生理痛;而與生理有關的荷爾蒙有卵胞荷爾蒙與黃體荷爾蒙二種。 卵胞荷爾蒙主要的作用在於使受精卵容易著床,以及促進子宮內膜發育。 卵胞荷爾蒙通常是在生理期完畢時開始分泌,一直到下一次排卵期為止。 而黃體荷爾蒙則是在排卵後從未受精的卵子棄殼中分泌出來,其主要的作用在負責輸送營養至子宮內膜,也就是為下一次受孕做準備。 當卵胞荷爾蒙與黃體荷爾蒙的交替不順,許多生理期的不適症狀就會顯露出來。 這時,如果能夠適量的補充維他命A、B1、B5、B6、B、C、D和E,那麼經痛可以獲得明顯的舒解。 因為,維他命B1具有使神經功能順暢、緩和子宮肌肉緊張的作用。 維他命B5、B12可以減輕緊張焦慮,維他命A、D有助於抑制經前的粉刺,改善皮膚健康。 維他命B6能夠快速代謝卵胞荷爾蒙中的雌激素,有效治療經前症候群的緊張感。 維也命C能夠幫助副腎皮質荷爾蒙的生成,穩定生理期間的焦慮感。

造成經痛的原因

By |2018-01-03T20:44:43+08:008 1 月, 2018|

雖然造成經痛的主因是來自於子宮內膜的壞死脫落,但是促發經痛的可能原因卻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經痛由於發生的前後時差,又可以分為經前症候群,也就是一般說的PMS(Premenstrual Syndrome),以及所謂的痛經。 經前症候群,又稱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症」,是指發生在月經來潮前一至二週間各種不適徵候,包括頭痛、憂鬱、痙攣、下腹或孔房脹痛、失眠、水腫、背痛、關節痛、疲倦、皮膚發炎、情緒不穩、神經緊張、皮膚粗糙、肩頸僵硬等等。 這些現象通常多出現於經前,等行經開始之後,各種不適症狀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經前症候群通常是由於家庭、工作或生活中種種壓力所促成,尤其是三十餘歲左右的女性最為明顯。 痛經,則是指在月經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於下腹與腰部的疼痛,甚至是難忍的劇痛,由於它是隨著月經周期持續發作,所以稱之為痛經。 造成經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不過源於肇因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二種。 所謂原發性經痛是指當症狀發生時,骨盆腔內無明顯病理變化者。 一般都於初經後二年內出現,並常呈家族傾向,而母親的態度通常都會影響女兒的反應。 原發性經痛有時候會痛的非常劇烈,甚至痙攣,而導致患者衰弱無力。 疼痛常開始於每月經血初現時,也有可能在月經來的前一日,疼痛的區域大都為下腹部,或大腿內側;伴隨疼痛而來的,甚至還有嘔吐和腹瀉。 原發經痛往往於第一次分娩後逐漸減輕或消失。 續發性經痛則通常是由骨盆腔病變所引發,而且都是在初經後許多年才發生。 續發性經痛以子宮內膜異位(如前傾或後仰)、骨盆腔感染(念珠菌、披衣菌或淋球菌)和子宮內病變(長息肉或纖維瘤)等最為常見。

經痛是好朋友的好朋友

By |2018-01-03T20:45:15+08:007 1 月, 2018|

進入青春期的女性最明顯的生活改變就是每個月的「好朋友」來訪,雖然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卻有許多身體正常的女性被這個定來訪的好朋友困擾不已。 當經痛痛得受不了時,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女人為什麼要有這麼煩人的月經? 女性有獨特的性周期,這個周期平均是二十八天到一個月,但也有可能短一些或長一些。 在性周期期間,女性的子宮內膜大多數的時間都在準備讓受精卵著床。 透過讓子宮內膜腺體增殖,豐富血管,以及讓內膜細胞本身儲存大量養分的方式,子宮做好受孕的準備。 卵子是從原始生殖細胞生成的,原始生殖細胞最初出現於卵黃囊內,直到胚胎發育至第四周才能辨認出來。 這些細胞在經過約十六個星期的遷移、分殖、分裂、結合而成為一個約有七百萬個細胞,稱稱卵原細胞的細胞體。 卵原細胞發展到這個地步,就不會進一步的分裂或增生,而是靜待新的指令。 等到出發的指令出現後,卵原細胞開始減數分裂,在往後的十一至五十年間,這顆卵泡會逐漸成熟,直到輪到她開始向輸卵管移動時,終於完成最後的減數分裂,而成為一顆次級卵母細胞,這也訧是一般所謂的卵子。 每個月卵巢都會有一顆原發性濾泡慢慢成熟長大,卵子就安居其中,從月經期間起,這個原發性濾泡會慢慢成熟,其中充滿血液,以及黃色胡蘿蔔素類物質。 到第十四天時,濾泡會破裂排出卵子,此時如果有精子進入女性體內就有受精的可能。 卵子的成熟、排卵及月經週期中內膜和輸卵管的變化,都是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激素變化所調節。 這個過程始於黃體激素中激素的釋放,而它的作用產生則是來自於下視丘的指令。 卵巢的濾泡會分泌動情激素到血管裡,這些動情激素隨著血液到達子宮內膜。 子宮內膜受到刺激就會開始增殖變厚,也就是所謂的增殖期。

頭痛與偏頭痛

By |2017-12-26T16:12:45+08:001 1 月, 2018|

頭痛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也最令人厭煩困擾的疼痛症狀之一,幾乎每個人都有頭痛的經驗,有些人甚至習慣性頭痛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份。 造成頭痛的原因很複雜,除了部份與疾病,或外力傷害有關之外,大部份與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與飲食習慣都有相當大的關聯。 例如,當我們感到緊張、焦慮、壓力、飢餓、疲倦、憂傷、或是眼睛專注某物太久,或便秘,或搭乘飛機太久,或坐車長時間巔簸,或宿醉,或感冒,甚至剛開完牙齒回家不久都會發生頭痛。 頭痛的症狀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由緊張和偏頭痛所引起。 而其中最常見的是緊張型頭痛,它發作時的症狀包括: 疼痛的部位含蓋整個頭部及頸部,很少只痛一邊。 疼痛的時間很長,雖然時強時弱,甚至偶爾短暫消失,但通常都會持續數週或數月之久。 頭痛發作時並不集中在一天的某一時段,而是頗為率性的隨時可痛。 痛時是整個頭壓迫式的疼痛,而非段落式的脈衝式疼痛。 疼痛發作時,不會發燒。 緊張型頭痛的解除,除了心情放鬆坦然面對引起緊張或壓力的事源,然後給予按摩或熱敷,或適量的服用不會產生上癮副作用的紓解鎮定劑,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改善的。 偏頭痛發作時的症狀現象則與緊張型頭痛截然不同。 由於偏頭痛是因為血管性因素所產生的頭痛,所以當動脈收縮,再次擴張時就會發生疼痛。 疼痛發作前,人會覺得疲倦、沒精神、十分沮喪、或是視力糢糊、眼中金條閃閃,或是我去說話的能力。 痛時通常多僅只痛一邊,而且還會伴隨著噁心、厭食或嘔吐等現象。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