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主頁Tag: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

By |2018-04-16T17:58:11+08:0017 4 月, 2018|

動脈中受到高血壓或是緊繃破壞的地方特別容易招引鈣質、脂肪和膽固醇的沉積,沉積造成血管管道狹窄和管壁硬化,進而迫使已經增高的血壓變的更高。同時,因為血管管道失去彈性和因硬化變得不易穿透,於是嚴重阻礙血液的循環,導致細胞長期處於饑餓狀態(這就是所謂的絕血症),代謝作用趨緩,加上血液粥化,濃稠的血塊就出現了。 當某塊血塊流經至狹窄處而塞著血管時,就會妨礙血流,並導致該部位心肌組織的壞死,進而引發心臟病,這就是心肌梗塞,或稱為冠狀動脈梗塞。    

心絞痛

By |2018-04-13T19:57:57+08:0015 4 月, 2018|

心絞痛又稱狹心症,導因於血管內腔狹窄,使得心臟血流不順,因而引起胸部的疼痛。 心絞痛發作時會感覺到心臟部位的胸口隱隱作痛,或是沉重的壓迫感;症狀來襲時,可能劇烈而快速,也可能溫吞和平。 不過,無論是那一種狀況,都表示心臟要發病的時日轉眼將至。

心臟的心律不整

By |2018-04-13T19:51:56+08:0014 4 月, 2018|

心臟在收縮時,心臟的神經傳導系統會刺激心肌產生生活動電位,而使心臟能夠快速且規律的跳動,這個規律性的跳動作用使得心房和心室產生必要的擴張和收縮功能,加上心房與心室間的壓力調整,使得血液得以順利的進出心臟,並因幫浦的壓力循環全身。 但當神經傳導系統出問題時,就會造成心律不規則,可能過快,也可能過慢。快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的多了一條傳導神經,因而形成不正常的快速放電,或是傳導迴旋的現象。 慢的原因可能是竇房結,或是控制左右心房的心房結節處發生傳導障礙。 一般說來,只有在劇烈運動、恐懼害怕、憂慮傷心或快樂興奮時,才會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心跳,甚至可以聽得見撲通撲通的聲音。 但如果是在平常狀態下,忽然感覺到心跳加速且撞得利害,或是覺得吸氣不夠而昏眩,那麼可能就是患有心律不整了。    

我有心病嗎?

By |2018-04-12T14:24:26+08:0013 4 月, 2018|

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下列現象: 一、心情緊張,或工作繁重時覺得呼吸困難,心頭如有重物壓迫。 二、稍做劇烈運動如長跑,或爬山後,即感到胸口脹痛或氣悶難過。 三、稍微路走多一點,或上下樓梯即氣喘咻咻的像夏天的小狗。 四、休息時既沒看到美女,也沒撿到黃金,卻忽然莫明其妙的心跳加速,有如小鹿亂撞。 五、究然沒來由的心悸,甚至心口抽痛。 六、心臟好像快睡著了,心跳過慢,覺得吸不到空氣、暈眩、昏倒。 七、自己量一下手脈搏,如三十秒內超過40下,或不到30下,小心注意啦! 如果有上述現象,建議趕快去做一次心臟檢診,以確認自己沒有心病。 常見的心病徵兆有:心律不整、心絞痛、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絕血性心臟病、充血性心臟衰竭。

【人之一切唯心所造】保持心臟血管的淨空

By |2018-04-11T19:48:08+08:0012 4 月, 2018|

佛家說,六塵緣影,如夢、如幻、如電、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花,生命的旅程總在貪瞋癡慢疑中沉淪掙扎,輪迴於生老病死四大苦空中卻甘之如飴,一切的一切皆是唯心所造,起心動念不過剎那間,天堂地獄即已隨緣現前。 人,萬般看不破、放不下的,其實不也就是一個「心」,事實上,心不但左右靈台清淨,更造就生命之火的高高燃起。 人類的受精卵在母體內成長,妊娠第八周以前稱為「胚胎」,第九周以後稱為「胎兒」其中的區別就在於「心臟」的形成。 在此之前,胚胎是透過皮膚吸收氧氣,從此之後小小心臟就開始撲通撲通的跳著,所以準父母要透過超音波觀查自己肚子中的生命奇跡,必須懷孕後的第三個月才能體會到那個生命是真的在「動」。 心臟是人體宇宙的太陽,一切生命跡象的動力來源,他的形體大小相當於每個人自己的握拳,像一顆紅熟的大桃子。 懸吊在胸腔近中央靠左邊的位置,兩側挨著左右肺葉,其間依靠肺動脈和肺靜脈與肺臟相依為命。 心臟是由具有反覆收縮鬆弛推擠作用的肌肉所構成,這個像大桃子的內臟器官中間是空的,內壁鋪著心內膜,外壁是心外膜。 內裡的空間共有四個,左上方是左心房,下邊是左心室;右上方是右心房,下邊是右心室。 由於肌肉的收縮推擠作用,因此心臟產生幫浦的功能,人體全身的血液全部都經由動脈和靜脈進出心臟來進行除舊佈新。 為了使靜脈的髒血不會與動脈的新鮮血摻混,所以在心房、心室間有許多瓣膜來控制血液流向。 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瓣膜稱為僧帽瓣,因為它是二片左右合在一起,有點像古代出家人戴的僧帽;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的叫三尖瓣,因為它們是由三片略呈三角形的薄膜所構成。 心室裡的乳頭肌會生出許多肌肉鍵連接拉住瓣膜和心室,以防止瓣膜因為心室裡的血液被擠壓出去時向後翻轉彎曲,所以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闔。 與心臟相連接的主要血管包括了:與肺臟有關的左右肺動脈與左右肺靜脈,在肺動脈進入心臟的口口上有肺動脈瓣。 來自頸部的上腔靜脈是連接心臟和心肺以上其他主要器官的大幹線之一,沿上腔靜脈上去是左右各一的頭臂靜脈,接著再上去就是在脖子兩側的左右頸內靜脈,以及位於鎖骨下的左右鎖骨靜脈。 動脈的分佈與靜脈相同,通常都是平行直進、左右相隨。

均衡科學的生命良方膠原維他命C

By |2018-04-10T14:47:06+08:0011 4 月, 2018|

  根據國際知名的心臟血管疾病權威馬蒂士.羅斯博士(Dr. Matthisa Rath)的研究指出,缺乏維他命C數年後,血管壁的膠原與彈性蛋白結構會被破壞,而在血管壁的組織上出現許多微小裂痕,這時候膽固醇會自動的卡進裂痕裡形成一種自然的保護層以防止血液滲出管壁。 這種天然的修補系統使得膽固醇越積越厚,最後變成心臟內血管的脂肪堆積,而導致心臟病或中風的發生。 因此補充維他命C,不但可以幫助製造膠原和彈性蛋白,並且代謝血液中的膽固醇,預防甚至治療心臟病。 不過,不是任何一種維他命C補充劑都能達到這種功效。 因為遇水即溶的特性,使得一般的維他命C的效能都極為短暫,因此除非是其有長效性,否則吃再多的量都無補於事。 羅斯博士成功的研發了一項獲得美國科技專利並具有長效性的優良產品,它以五種方式提供人類所需的維他命C,並儲存於細胞內。 羅斯博士將數種不同類型的維他命C配方在一起,以加強其在人體內的各項功能。 這個極具均衡科學特色的生命良方,含有許多重要的成分: 抗壞血酸:是膠原蛋白形成和細胞組織維修的要素,能夠協助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以及合成脂肪和蛋白質,保持血管管壁的完整和必要的安定性。 同時,參與氧化還原反應,更是苯丙氨酸、酪氨酸、葉酸和鐵質等代謝時的必要需品。 抗壞血基棕櫚酸鹽:是維他命C中唯一具有脂溶性的形式,可以在人體的細胞內有較好的儲存能力,有時甚至長達二十四小時,而且非常容易被吸收。 抗壞血酸鈣:屬於維生素C鹽類,可以改變分子式的結構促進整體維他命C的利用。

超乎想像的糖尿病人數,正在全球快速增加中

By |2018-03-30T17:14:33+08:0031 3 月, 2018|

1823年創刊的《柳葉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最受重視的醫學期刊之一。2016年4月最新出刊的The Lancet刊登最新研究表示,比較1980及2014年全球罹患糖尿病(diabetes)的人口數,發現在不到40年之間,全世界成人糖尿病人口從1.08增長到4.22億,增加近4倍,每年糖尿病相關花費更高達8250億美元。 此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及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導,參與者將近500位研究學者。在考慮年齡、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之後,結果顯示1980年全球男性及女性糖尿病人口百分比為4.3%及5%,2014年,男女罹患糖尿病百分比分別成長至9%及7.9%。   糖尿病的營養保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新陳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包括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作用不良,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被利用,致使血糖升高,當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就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因此稱為糖尿。 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飲食,絕對禁食糖類、避免攝取過多澱粉類食物,並且少量多餐。新加坡國立大學成功研發了一種製麵包的配方,發表於2015年10月的《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期刊,只要在麵包材料中加入少量「花青素」(Anthocyanidin),便能有助減慢消化澱粉的速度,不但可以控制血糖指數,甚至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花青素」普遍存在於橙、紅、或紫黑色的蔬果之中,例如藍莓、蔓越莓、草莓、山桑子、覆盆子、接骨木、紫色高麗菜等,屬於生物類黃酮,是一種水溶性的植物色素。不但是最佳的天然抗氧化劑,抗氧功效比維他命E高出50倍,有效延緩皺紋生長、提升免疫力,更能預防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 研究發現,花青素能夠讓胰臟細胞製造胰島素的生成量增加,並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濃度。研究人員用花青素對老鼠胰臟的β細胞作測試,比較使用花青素與未使用花青素的差異,結果顯示有使用花青素的組別,血中胰島素的濃度增加50%,由此可知,花青素對糖尿病患的血糖確實是有助益的。

美報告:多吃魚活得久

By |2018-03-19T18:03:05+08:0020 3 月, 2018|

美國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年齡65歲和更年長者若食用魚肉,比起不攝取主要存在海鮮的omega─3脂肪酸者,平均多出2年壽命。報告中說,體內omega─3含量較高的人,整體死亡機率會降低27%;同時因心臟病而死亡的機率,也會比體內omega─3含量較低者降低35%。 相關研究是由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領導,報告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Medicine)上。雖然其他研究早已顯示,omega─3可降低心臟病罹患機率,但此次研究的方法是檢討年長者的紀錄,以確定食用魚肉與死亡機率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瀏覽美國2700名年齡在65歲和更年長者16年來的資料,並排除了食用魚油製劑的對象,以免因服用這種製劑或飲食差異而造成混淆。結果血液中omega─3含量最高的研究對象,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機率最低,且平均壽命較含量低者多出2.2年。這種脂肪酸主要存在鮭魚、鮪魚、大比目魚、沙丁魚、鯡魚和鯖魚等魚肉中。   法新社華盛頓

蔬果帶皮更富膳食纖維 7種蔬果宜連皮吃

By |2018-03-15T16:23:46+08:0016 3 月, 2018|

一般人煮菜時,多會將蔬果皮削去才煮,但其實大部分蔬果外皮都含有豐富營養,以茄子、青瓜、蘿蔔而言,外皮都含有比果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有些更含豐富的多酚,具抗氧功效,有助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幫助預防癌症的果皮則包括:茄子、蘿蔔、番茄等。所以只要清洗乾淨,再連皮烹調,就可吸收更完整的營養成分。 茄子:外皮含有花青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細胞損傷造成的衰老和疾病,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建議吃茄子時不要去皮。 青瓜:外皮蘊藏有助增強免疫力的抗氧化劑和微生素C,不但有助排毒,還能預防便秘;而且含豐富維他命A,營養價值甚至高比瓜肉為多,並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番茄:番茄皮中的維他命P與茄紅素,具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可抵抗紫外線、並抑制黑色素。還有助防範心血管疾病、癌症,而這些營養效能都在番茄皮中含量最高! 薯仔:薯仔外皮含有相當豐富的礦物質、維他命B、鉀元素及天然抗氧化物等。將外皮清洗乾淨,直接烹調,才能攝取更多營養素。 紅蘿蔔:胡蘿蔔素主要存在於皮下,有着強大的抗氧化功效,可對抗老化及抗癌有幫助;而且紅蘿蔔的表皮也含有大量的維他命A,可促進血紅素增加。如果烹調前將皮削去,就會將營養精華β-胡蘿蔔素就這樣被丟掉了。 番薯:其外皮也是番薯營養關鍵之一,除了含豐富維他命C、鉀和β胡蘿蔔素,同時也是纖維質、醣類物質所在,可降膽固醇,增加飽足感。 南瓜:南瓜皮含豐富的鋅,有益皮膚和指甲健康,其所含的β胡蘿蔔素亦具有護眼、護心等功效。而且南瓜皮含果膠,可延緩腸道對糖和脂質吸收,吸附體內的重金屬及放射性元素,幫助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 即時港聞

神經血管-末梢循環不良 糖尿病患須慎防

By |2018-04-02T14:51:56+08:0011 3 月, 2018|

阿娥最喜歡泡溫泉,趁著連續假期,兒子特別貼心安排了全家人的溫泉之旅,沒想到阿娥從個人池出來時,小孫子發現阿娥腳上居然被燙傷,但阿娥自己卻一點也不痛。兒子覺得很奇怪,那麼燙的水,阿娥怎麼會不覺得燙,把腳都燙傷了還不知道?急忙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糖尿病惹的禍。其實阿娥的哥哥也有糖尿病,醫師根據阿娥的狀況,推測阿娥血糖過高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只是沒有檢查、治療,造成微血管及神經病變,手腳感覺異常,才會被燙傷都沒感覺。 內分泌暨糖尿病專科醫師邱信雄表示,糖尿病患最常發生大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易造成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小血管病變則是因為末梢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神經受損的神經病變。不管實驗或臨床治療都證實,邱信雄說,具有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銀杏葉製劑,血液較不黏稠,血液循環變好,的確能打通血路,尤其對於糖尿病所引起的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更有幫助,不過,患者需要長時間使用,才能見到療效。 一樣銀杏成分,差別卻很大,黎明藥局藥師劉慧中強調,銀杏酸具腎毒性,常有人自行購買白果磨粉食用,一不小心就超過規定的5ppm限值,建議一定要選擇藥品級的銀杏葉製劑,照指示使用,安全才有保障。高血脂、糖尿病和抽菸,都是中風危險因子,醫師提醒,除了用口服銀杏葉製劑來預防、保健,根本之道,還是要規律運動、控制好三高以及均衡飲食,但切記不可以與抗凝血劑合併使用,也避免與納豆、紅麴併用,以免造成嚴重副作用。   作者: 李盛雯╱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