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

主頁Tag:膳食纖維

一眼看懂!包裝食品正面營養標示

By |2019-03-15T18:52:57+08:0018 3 月, 2019|

  您知道自己每天吃進多少熱量嗎?控制體重,追求健康,是許多民眾的生活目標,特別是在選買飲料、食品時,已經會觀察熱量多寡;但目前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幾乎都放在產品背面,且字體偏小,很難一目了然。為此,食藥署推出「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作業指引」,鼓勵食品業者將熱量、飽和脂肪、糖、鈉等營養素,標示於產品正面,以便消費者參考。 「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在國外行之多年,且為世界趨勢,不少國內食品廠商所生產的飲料、食品很多都已跟進標示。 食品的正面包裝範例圖示有三種(如下圖);範例一清楚標示熱量,讓消費者知曉,如果吃了一份120公克,則是攝取了500大卡,至於底下的25%字樣,則代表吃了一份,就等於一名成年人每天熱量2,000大卡的四分之一。範例二指引列出了熱量、飽和脂肪、糖以及鈉,均屬於警示性質,希望消費者適量攝取。食藥署也鼓勵食品廠商增列至多兩項自願宣稱的營養素,如範例三:鈣及膳食纖維。 在標示圖形方面,不設限完全與指引相同,但大小須一致,以雙色來呈現,並與食品外包裝的顏色明顯區分。在標示項目上,則是參照「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以「每份」作為標示的單位,並提供每份營養素的「含量」及「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47期    

吃麥片真的可以減肥嗎?

By |2019-01-21T17:08:39+08:0022 1 月, 2019|

近來坊間興起吃麥片當減肥餐的風潮,但這真的有幫助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聖馬爾定醫院尤偉銘營養師,為大家解答。 「燕麥片」與「麥片」,傻傻分不清楚嗎? 燕麥原本是顆粒狀,因為顆粒形狀像燕子的尾巴而得名(如圖一),燕麥片則是經過煮熟軟化後,進行輾壓、烘烤而成片狀。麥片當然也是經過熟化、壓輾、烘烤處理成為片狀,但卻是由燕麥、大麥、小麥、蕎麥、玉米等各種穀物混合(如圖二)。無論是單純燕麥片,還是混合穀物麥片,都含有豐富澱粉、膳食纖維、蛋白質、礦物質與維生素,兩者都是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喔。 慎防!麥片地雷要小心! 喜歡購買麥片當早餐或點心的民眾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特別是經過調味或沖泡麥片裡面添加的成分,只要仔細看,不難發現包括蔗糖、玉米糖漿、玉米澱粉、麥芽糊精、奶精、植物油、鹽等,這些都是額外增加的熱量,這些食品添加物雖然讓沖泡麥片方便又美味,因此,民眾可善用包裝上的標示,仔細閱讀其成分及熱量,別因美味又容易吃而吃下更多,這樣不僅瘦不下來,還沒了健康又變得更肥胖,所以真正麥片的味道民眾一定要知道才行。 聽說麥片可以減肥,要如何健康吃呢? 想要健康地吃麥片減肥,民眾一定要知道天然的麥片有較高的膳食纖維,而且加熱水會呈現黏稠狀,吃起來口感有點粗糙,味道很清淡沒什麼甜味,如果吃到會甜很香又很稀的麥片,表示成分裡有很多糖、香料與麥芽糊精且膳食纖維低,而真正有營養的麥片反而沒吃到。 除了選擇真正無添加物100%健康的麥片產品之外,如果只吃麥片減肥很容易肚子餓,反而可能吃下更多麥片,造成熱量超過身體的需要,結果還是會變胖,建議吃完麥片要搭配有肉的蔬菜,例如:1碗麥片粥、半碗蔬菜、1顆水煮蛋,就能增加飽足感、達到攝取均衡營養並減少熱量,達到健康吃、健康瘦的目標。 這種人要避免吃麥片 腸道敏感者一吃食物就容易拉肚子,所以不適合吃太多麥片,因為麥片的膳食纖維高,會促進腸道蠕動,咕嚕咕嚕叫,接著就要跑廁所了。再來是慢性腎衰竭病人也不宜吃麥片,因為麥片的磷含量較高,而腎臟功能衰退導致排除磷的功能變差,會加速腎臟惡化。最後則是麩質過敏症者要避免吃麥片,否則會造成腸胃道系統破壞,引起乳糜瀉與營養素吸收不良。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95期

靠「緩瀉劑」治便祕?這些族群要小心

By |2018-12-24T11:48:31+08:0025 12 月, 2018|

便祕是因為腸蠕動太慢或水分不足,使得糞球太硬而阻塞腸道,醫師診治時,會建議患者調整飲食或生活作息,有時也會開立「緩瀉劑」以治療症狀。緩瀉劑究竟是什麼藥?為何可以用來解決便祕問題?又該怎麼服用最有效?食品藥物管理署 (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藥師,為大家介紹緩瀉劑的種類、正確治療方式及注意事項。 1.  膳食纖維、纖維補充劑和散裝瀉藥: 主要成分為洋車前子、甲基纖維素、聚碳芬鈣和小                  麥糊精。須將整包粉末或錠劑搭配少量水吞服後,再補充大量水分,藉由纖維素進入腸   

酸菜挑選有撇步

By |2018-12-03T17:42:18+08:004 12 月, 2018|

    醃漬酸菜是家常料理的重要配角,無論是搭配湯品、肉品、豬肚、麵輪,或者吃牛肉麵,都會加入酸菜以增添風味。若是想吃得美味又健康,從挑選商品到開始料理前,都有小撇步可參考,讓食藥署告訴您。       酸菜製作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原料選別、水洗晾乾、添加食鹽醃漬,然後醱酵熟成。近年,食藥署已公布「醃漬蔬果食品業者良好衛生作業指引」,提供業者加強醃漬蔬果製品的安全衛生。食藥署也呼籲業者,應確實遵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相關法規,製作出讓民眾安心、安全的好產品。而製造過程如使用食品添加物,也應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且做到專人、專冊及專櫃的「三專」管理,包括詳細記錄食品添加物許可字號、進貨量、使用量及存量等,使用相關紀錄應確實保存至少5年等。       民眾選購酸菜產品時,最好挑選有完整包裝標示的產品,比較有保障。一旦發現產品來路不明、顏色過度鮮豔,或有異味等狀況,切勿購買。若擔心酸菜製品有漂白劑二氧化硫殘留的問題,烹煮前可先用清水或溫水浸泡30分鐘以上,取出沖洗後再食用,如此一來,不僅可去除大部分的二氧化硫,還可以降低酸菜鹽份,避免吃下過多的鈉,以維護身體健康。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85期  

高纖維食品可降低膽固醇

By |2018-11-20T16:59:04+08:0021 11 月, 2018|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我們攝取未經精緻純化的食品,而這些食品又富含較難消化的纖維,那麼我們將活的更健康更長壽。 一般而言,食品中含有高纖維成者,通常為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品,除此而外,絕大部份高纖維性的食品均有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 至於高纖維食品如何執行其降低膽固醇的任務呢? 有以下幾種可能性:第一、部分纖維素可促進膽酸 (BileAcid) 的分泌,降低體內膽酸的濃度。 而體內為維持膽酸濃度的平衡,膽酸的合成於是加速進行。由於膽固醇是膽酸合成的一個主要原料,所以加速膽酸的合成等於是加速膽固醇的消耗,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因此而下降。 事實上,在臨床用藥上,便有一類的降血脂藥是藉由阻斷膽酸的再回收而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由此可知高纖維性的食品的降血脂作用是有其理論根據的。 另外一個可能性則是水溶性纖維素在小腸中會被代謝成一種叫做初油酸的物質,也叫丙酸,這種物質一旦被吸收後,會影響肝臟製造膽固醇的作用,從而降低膽醇在血中的含量。   作者 吳介信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理學博士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轉載自 順勢療法保健新方

高纖維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By |2018-11-15T15:52:31+08:0016 11 月, 2018|

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對人體健康有著正面影響的天然食品。 早在一九七零年代,高纖維食品即被認為是預防某些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一大功臣,爾後的二十年間,更有不少的學者投入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就高纖維食品對慢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做深入的探討。 就目前的研究顯示,在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方面,高纖維食品皆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筆者將就高纖維食品對膽固醇的影響做一簡單的介紹。   【膽固醇對於健康的影響】  膽固醇是血液中可溶性脂蛋白質(lipoprotein)的主要成分,這些脂蛋白則根據在其核心部份的膽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的密度而分為數種不同的形態,其中包括低密度的脂蛋白〈LDL〉和高密度的脂蛋白(HDL)。 雖然大家都知道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之一,卻鮮少有人注意到膽固醇其實也是維持健康的主要物質,例如皮膚中的膽固醇在接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轉變成重要的維他命D,膽固醇亦能平衡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作用,除此之外,膽固醇也是構成各種細胞膜及製造男女賀爾蒙的必要元素。 在體內膽固醇的組成,約有百分之六十五是以低密度的脂蛋白存在,而高密度的脂蛋白則佔約百分之二十。 其中高密度的脂蛋白主要是由卵磷脂所構成,能將膽固醇乳化成小粒狀的分子,使其很順利的在血液循環中運行,而不會堆積在動脈壁上造成血管的阻塞,所以能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一般我們之稱為優質的膽固醇。 相對於高密度的脂蛋白,低密度的脂蛋白則是一個會造成動脈阻塞的壞份子。 在很多臨床上的病例指出,低密度脂蛋白是導致許多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這是因為在血液循環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的被體內過多的氧化自由基給攻擊,這些受攻擊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便會被血管壁內的巨噬細胞給吞噬,進而變成無生命的泡沫細胞(foam cell),這些泡沫細胞便不斷的累積在血管內壁而漸次形成粥狀動脈硬化,引起血壓升高或是心肌梗塞等問題,因此血中膽固醇的濃度便成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 至於膽固醇的濃度,則是指血液中膽固醇的總含量,一般以每一百毫升的血液含有多少毫克的膽固醇來計算(mg/dl)。

菠菜

By |2018-08-15T19:37:06+08:0016 8 月, 2018|

  菠菜閩南語收菠薐菜,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叫。 菠薐是西元六、七世紀間一個由波斯人建立的國家,菠菜就是由西亞的回教徒從菠薐國經絲路傳進中國的,一千三百年之後的今天,菠薐古國早已消失,甚至連當地人都不再記得,而這個名字卻還一直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流傳,實在是非常有趣的歷史現象。 菠菜號稱是綠黃色蔬菜的菜王,大力水手的最愛,超級綠色維他命,因為它營養成分之豐富實在讓人寶貝,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分、纖維質、鈣、磷、鐵、鈉、鉀、碘、胡蘿蔔素、維生素A、B1、B2、葉酸、菸鹼酸、維生素C和草酸。 其中又以維生素A與維生素C含量最高,再加上豐富的礦物質,難怪大力水手沒有它就不是笨驢的對手。 菠菜能夠補血,抗血栓,防止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臟血管疾病、便秘和癌症的發生。

提神靠吃的!早餐必吃雞蛋、葡萄柚

By |2018-07-20T17:26:43+08:0024 7 月, 2018|

上課總感到睡意朦朧、精神不濟嗎?或是星期一的早晨哈欠連連,總是難以打起精神面對滿坑滿谷的工作?精神不佳、想睡,幾乎是許多人生活上都會遇到的問題,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其實有許多天然食物就有促進新陳代謝,還有豐富維生素B能幫助維持好體力,常見的如咖啡,其他的還有葡萄柚、鮭魚、黑巧克力等,早餐選擇提神食物,就能幫一整天元氣加分。 以下列舉5種助提神食物: 黑巧克力 這裡指的當然是濃度高的黑巧克力,而不是一般超市裡小孩愛吃的甜巧克力,因為提神原因是來自於巧克力中的可可濃度以及咖啡因,因此巧克力濃度越高,提神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葡萄柚 葡萄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人體吸收後可以有效提振精神、增強免疫力,甚至光用聞他的氣味就可以刺激人體警覺性,其他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如檸檬、柳橙、柑橘等也都有類似的效果。 麥片穀物 早餐不妨吃一碗沖泡燕麥片吧!穀物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鐵質、鎂元素,膳食纖維也能讓血糖長時間維持穩定,有助於讓人的心情穩定、維持良好體力。 雞蛋 雞蛋富含鐵質、蛋白質可以幫助一整天有好精神,還有在大腦運作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膽鹼」(Choline),能幫助大腦不打結、有好腦力。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早餐加一顆蛋,就可以讓一整天攝取的熱量減少10%,也能補充身體所需完整營養。 鮭魚 鮭魚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其中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不僅能促進身體穩固肌肉、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還能為身體提供滿滿能量,對於預防大腦退化、關節退化等都有幫助。   文章來源: 華人健康網

食材大補「鐵」

By |2018-07-13T18:46:02+08:0016 7 月, 2018|

「聽說紫色葡萄可以補血」、「多吃菠菜就對了」、「應該攝取牛肉才對」,關於女性青春期月經週期、產婦分娩時的血液流失,有許多以形補形的補鐵觀念,有人認為深紫色的食物含鐵質較高,因而大力推紫色葡萄,也有人推薦菠菜、牛肉等食物,這些傳聞的真實性如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林姿吟營養師,提供正確的補鐵飲食法。 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0年修訂之第七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中,建議13至50歲的女性,每天應攝取15mg鐵質;而懷孕第三期開始至分娩後2個月的婦女,更因為要提供胎兒鐵質、分娩失血、哺乳損失,需要增加鐵質攝取量至每天45毫克。 除了注意鐵質攝取量是否足夠,還要考慮鐵質的吸收率,鐵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如下表);動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優於植物性來源的含鐵食物,鐵質含量豐富的動物性來源,包括:牛肉、豬肉、羊肉、鵝腿肉、豬血或鴨血及其製品、豬肝等,海鮮類的文蛤、西施舌、九孔、小魚乾等含鐵量高,而雞蛋也含有豐富的鐵質,特別是蛋黃的含鐵量高於蛋白。 臺灣素食人口眾多,由於植物性的鐵質吸收率較低,因此較葷食者容易缺乏鐵質,平日飲食中更應注意補充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如海菜海藻類:紫菜、紅毛苔、裙帶菜等、深綠色蔬菜。在堅果類食物方面,如:黑芝麻、紅土花生、南瓜子、葵瓜子等,含有較高的鐵質,可每日補充1湯匙份量的堅果類。 要注意的是,在攝取含鐵量豐富的食物時,宜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率,每餐飲食中攝取足夠的蔬菜、飯後水果補充,都是很好的維生素C補充方式。此外,由於咖啡、茶飲中含有單寧酸,會和食物中的鐵結合,降低吸收率,應避免在餐後飲用。 在平日飲食中,注意均衡飲食,選擇含鐵量豐富的食物種類,每餐至少攝取半碗蔬菜,餐後補充1個女性拳頭大小的水果,並且避免立即喝咖啡或茶飲,才能達到補鐵的功效喔。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64期

幫免疫力加分!6類超強食物

By |2018-06-28T17:55:00+08:002 7 月, 2018|

明明沒有做什麼事情,可是就是覺得一個月可以小感冒好幾次,或是稍微著涼就生病了,身體的免疫力似乎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感冒生病了也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復原。其實,這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不夠有力的關係,生活中可見許多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平日多補充,能改善身體免疫力。 生薑、辣椒、大蒜 辛香料大多都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像辣椒中的辣椒素,會使人體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而腦內啡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生薑所含有的姜酮醇有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功效,因此在快感冒時煮薑湯來喝,就能祛寒、避免感冒。另外,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同時也會增加體內防禦細胞的活性,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甚至抗癌的效果。 蕈類食物 蕈類的多醣體可促進身體的抗病菌細胞增生,因此能達到消滅腫瘤的功用,金針菇含有的特殊蛋白,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能幫助抑制過敏反應的細胞激素,因此對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症都有預防能力。 優酪乳、優格 優酪乳主要功能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而過去研究也發現優格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增加身體免疫力。每天只要喝3盎司(約180毫升)的優酪乳,就可能預防感冒及腹瀉。也可以選擇在早上空腹喝1瓶優酪乳,能刺激腸子蠕動使排便順暢。 地瓜、地瓜葉 地瓜中的穀胱甘肽因為有抗氧化效果而能提升免疫力,含有的黏蛋白,還可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並能抗老、防便秘。而地瓜葉也是營養價值高的蔬菜,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1個人1天的維生素A、C、E及鐵的需求。 綠茶 綠茶所含有的兒茶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且也有殺菌、抗癌的效果,對於抑制腸胃道中害菌增長,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除了直接飲用,也可以將綠茶粉灑在食物上,或是加入其他食物中食用。   作者: 華人健康網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