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Ben

主頁Dr.Ben

About Dr.Ben

該作者尚未填入任何詳細資訊
So far Dr.Ben has created 549 blog entries.

太愛吃肉! 30歲女腸道長13顆息肉

By |2017-11-20T17:29:37+08:0022 10 月, 2017|

肉食族注意!長期吃太多肉加上飲食高油脂、低纖維,小心引來大腸癌的前身-腺瘤型息肉。一名30餘歲的外食族陳小姐,不但三餐不正常進食,晚餐常常燒烤、涮涮鍋樣樣來,偏好肉食的她更每週吃3-5次炸雞排,直到去年初接受健檢,才發現腸道內竟長出13顆息肉,還好檢查是良性,當下立即進行切除,杜絕可能造成大腸癌的後患。陳小姐自述,長期飲食不正常的她,以往並沒有習慣健康檢查,直到年初因公司安排做健檢,才發現自己的腸道內,長出多達13顆大小約2公分的息肉,嚇得她切除息肉後再也不敢嗜肉成癮,開始維持少肉、少油炸、多蔬果的正常飲食。 根據國健局發佈國內大腸癌篩檢數據,50-69歲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者,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近3成6有息肉,更有約8%確診為大腸癌。而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醫師表示,該中心針對院內800餘位接受過大腸鏡檢查的民眾調查,發現約2成息肉患者中,有7成以上是需要切除的腺瘤型息肉。他解釋,腺瘤型息肉是大腸癌的前生,通常經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息肉的大小已大到造成出血情形,但一些檢查為陰性者,其實可能已存在息肉卻未被檢出,上述陳小姐就是這類案例。 大腸癌發生率雖是國內10大癌症之首,但較其他癌症更易預防;楊培鎮建議,日常飲食把握3低(低油、低鹽、低糖)1高(高纖維質)原則,運動維持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次、每次持續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並定期做腸胃鏡檢查,即可有效預防。他強調,25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如愛吃肉、少吃纖維質食物、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家族性大腸息肉症或發炎性大腸疾病等,建議40歲以下每5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40-50歲者每3-5年1次,50歲以上者則每3年1次,避免腸道與息肉問題增加罹癌風險。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外食肥!近半上班族BMI超標「水蛇腫成水桶腰」

By |2017-10-25T11:34:38+08:0021 10 月, 2017|

多吃少動、靠美食紓壓,台灣上班族飲食習慣NG連帶身材趨向「圓柱體」!台灣肥胖醫學會調查顯示,上班族幾乎全外食,一半以上有吃零食、下午茶、宵夜的習慣,用餐必備含糖飲料,導致近半數BMI超標,甚至近兩成腰圍過粗。 對吃來者不拒甚至靠吃紓壓,台灣上班外食族恐陷入吃「肥」危機!根據104市調中心針對全台25到40歲上班族進行飲食調查,台灣上班族多屬於外食族,偏好炒、煎、油炸品,加上愛吃零食的習慣高達八成,導致近兩成腰圍過粗,超過三成餐餐吃到九分飽,甚至慣性一日多餐,另外有半數上班族平均三天一次宵夜或下午茶。 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林文元醫師分析,上班族飲食高油脂、高糖分,而且用餐搭配含糖飲料,一個月恐怕爆肥三到六公斤,根據飲食偏好分類,「肉食暴龍族」跟「素食油油族」,可能攝取過多油脂造成體脂飆升,「澱粉過剩族」常見主食搭配高油脂烹調方式,三成二BMI值呈現肥胖,此外,「甜食狂熱族」4成4的人BMI值過重,其中女性有22%腰圍超過80公分。「譬如說外面的蛋糕、麵包都很好吃,有一群人是專門去吃下午茶或早午餐,那個會吃很多,另外有些人是午餐不吃,想說吃下午茶,可是正餐不吃吃那個,結果那個也吃過量又不均衡。」 林文元強調,「適當飲食+運動+減少油脂吸收」是健康瘦身的三大要素,上班外食族們選「對」的食物最重要,掌握多蔬果、少油脂原則,烹調方式以水煮、清蒸為主,避免選擇表面太過油亮的菜餚,必要時可稍微過水去油,運動方面,每天進行輕度到中度運動,至少累積三十到五十分鐘,一週最少一百五十分鐘,以消耗多餘熱量。   中廣新聞網(陳奕華報導)

何謂「反式脂肪酸」?

By |2017-10-18T15:04:22+08:0021 10 月, 2017|

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酸都屬於壞的脂肪,動物油含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植物油本身不含反式脂肪酸,它必須經過「氫化」作用,才會增加反式脂肪酸,例如:人造奶油、乳瑪琳,其對身體傷害不亞於飽和脂肪酸,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FDA)提醒民眾,盡量少吃為妙。

不量血壓習慣差 百萬人患高血壓不知情

By |2017-10-17T16:13:27+08:0020 10 月, 2017|

現代人飲食習慣不良、壓力大,又缺乏規律運動,高血壓年齡層逐漸下降,然而據調查,台灣有6成5民眾沒有側量血壓的習慣,卻讓造成高血壓的因子充斥生活,導致超過3分之1的人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以國健局統計推算,全台有高達161萬人不知到自己罹患高血壓!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1068位20-50歲台灣民眾,進行高血壓認知度調查,調查顯示,高達8成民眾每天運動不超過30分鐘,4成6民眾喜歡吃油炸食品,尤以20-39歲比例最高,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導致超過4成40-50歲的人BMI值及腰圍比例超標,暴露在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中。 調查另發現,6成5民眾沒有測量血壓習慣,即便有量,超過6成的人知道血壓值偏高也不會就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蔡克嵩教授表示,高血壓可能引起腦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剝離性動脈瘤、腎臟功能缺損、視力障礙、頭暈疲倦等併發症,積極量血壓是避免併發症第一步解決之道!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陳文鐘教授指出,民眾應養成每天早晚量血壓的習慣,即便是國小學童,有家族史或肥胖者仍需注意血壓值。若量出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在160與100毫米汞柱以上,必須立即就醫;收縮壓在140-160之間,應連續一週每天早晚量血壓,若仍偏高則尋求醫師診斷;服藥中的病患,收縮及舒張壓分別在130與80毫米汞柱以上,就須與醫師討論用藥是否調整。另外,糖尿病、心臟病與腎臟病患,可諮詢醫師尋求協助。 如何正確量血壓?陳文鐘說明,以舒適姿勢做在靠背椅子上,雙腳平放至少休息5分鐘,若在冬天,避免穿過厚衣物影響測量數值,可穿著薄衣直接測量,不需刻意挽起袖子;為求謹慎,可量兩次中間間隔1分鐘;若是第一次量血壓者,需兩手都量取較高數值。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子宮內膜異位 病機以血瘀為主

By |2017-10-25T11:30:30+08:0020 10 月, 2017|

子宮內膜異位症往往會引起疼痛或不孕,中醫師陳建霖表示,這種病症常發生在二十五至四十五歲的婦女身上,病機多以血瘀為主,治宜先清後溫,同時掌握氣滯、濕熱等治療重點。 陳醫師在學術研討會中指出,當女性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時,這些內膜組織會隨月經週期變化增長,但卻沒辦法從陰道排出,最後累積下來就會形成這種病症,一般來說,通常經期長、經量多的人相對較容易誘發子宮膜異位症。 臨床症狀表現常有經痛的情形,而且很可能會愈來愈痛,但不是每個患者都會出現經痛,患者常伴有肛門下墜感、腰痠背痛、腹瀉、暈眩、月經失調等症狀。此外,大約有三成至五成比例的患者會不孕、約有二成五至四成患者會出現性交疼痛的現象。 中藥調理可用益母草、赤芍、川芎、山楂調整子宮收縮幅度,中藥方失笑散含五靈脂、蒲黃等成分,能活血祛瘀,散結止痛,同時也適合用來治療產後惡露不行、月經失調、少腹急痛等症。惡露是指產後所排穢濁液體,包括瘀血、黏液、壞死子宮內膜等。   作者: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女性多吃莓果 心臟病罹率少三成

By |2017-11-22T16:41:17+08:0019 10 月, 2017|

美國、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女性一星期吃三份以上的草莓、藍莓,得心臟病風險最多可減少三分之一。這項發表於美國心臟醫學會「循環」期刊的研究認為,可能是因為草莓、藍莓含有豐富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對心血管健康很有益處;葡萄、紅酒、茄子與其他蔬果都含有黃酮類化合物。 研究顯示,黃酮類化合物中的花青素可幫助擴張血管,斑塊也較不容易聚積於血管管壁。與很少吃草莓、藍莓者相比,研究發現吃最多草莓、藍莓的人心臟病風險減少約百分之三十二。有些女性吃很多蔬菜、水果,但卻沒有吃草莓、藍莓的習慣,其心臟病風險還是比常吃草莓、藍莓的人高。 研究首席作者英國東英格蘭大學營養系主任艾汀‧卡希迪表示,研究數據早就顯示,年輕時多吃蔬菜、水果,也許可以降低老年心臟病發生機率。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在均衡飲食原則下,不只要食用莓類食物,也要吃其他水果、蔬菜與全榖類食物,盡量讓食物多樣化,才能吃得營養、健康。   文章來源: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大腸癌 50歲起可篩檢

By |2017-10-19T11:54:13+08:0019 10 月, 2017|

大腸癌是國人最常發生的癌症,藉由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可及早發現治療,50至74歲民眾可獲公費補助二階段的大腸癌篩檢。 藝人李國修今天凌晨因大腸癌病逝,法醫楊日松、音樂人陳致遠也都死於大腸癌,另有政要、藝人因大腸癌開刀治療,顯示大腸癌是國人最常面臨的癌症殺手。 衛生署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率隨逐年提高,最近的民國9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70至74歲長者大腸癌罹患率高達每10萬人中近260人,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至於101年癌症死因榜上,大腸癌是排名第3。 衛生署補助每2年1次的免費大腸癌篩檢,對象是50至74歲民眾。符合條件者,先做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反應,再做進一步大腸鏡篩檢;如果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癌,或息肉等癌前病變,將安排轉介治療。 依衛生署數據,101年有103萬人接受大腸癌糞便篩檢,其中約7萬人糞便潛血陽性反應,其中又有6成5完成大腸鏡等進一步檢查,總計發現2萬3700人檢出大腸息肉,2001人得大腸癌。 一家健檢機構日前公布94到101年共7萬8569筆大腸鏡健診,顯示連續8年國人腸道異常問題的冠軍也都是息肉,從每4人就有1人長息肉,增加為每2人就有1人,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年輕世代明顯增加。 衛生署強調,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出現時,往往已非初期大腸癌,有民眾把大腸晚期的血便症狀當成痔瘡出血,即是一例,唯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確保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

口腔微出血 「停看壓」檢測牙周

By |2017-10-17T15:53:52+08:0018 10 月, 2017|

國人罹患牙周病比率居高不下,居全亞洲區之冠。牙科醫師表示,國人對於口腔發出的警訊毫無知覺,平時對牙齦流血的驚覺度低,因而錯失治療牙周病的黃金時間。其實民眾平時可透過簡單的牙周健康「停、看、壓」,自我檢測3步驟來判斷自己是否為牙周病「微出血族」的高危險群。 台大醫院牙周病科蔡逸民醫師指出,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年滿18歲的國人罹患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比例(含牙齦炎、牙周炎)高達9成9左右;而造成台灣牙周病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國人普遍對牙周病前兆症狀不重視,這群人稱為「微出血族」,是罹患牙周病的高危險群。 臨床上,牙齦出血是牙周病發病最早期的症狀,「微出血族」普遍有牙齦出血的症狀,但因出血症狀初期不會有疼痛感,故很容易忽視牙齦出血所透露的警訊,總是抱持著鴕鳥心態,即便有牙齦出血的症狀,也常以火氣大、壓力大、刷牙太用力、食物太硬、沒睡好等藉口,將牙齦出血的症狀合理化。 事實上,這樣的症狀若不及早就診改善,就有可能在二、三十歲的年紀演變為牙齦炎或牙周炎,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導致局部或全口的牙周病,牙齦萎縮導致牙齒鬆動甚至是掉牙的情形,屆時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及金錢進行口腔重建及人工植牙,造成一輩子無法挽回的遺憾! 牙周健康「停、看、壓」自我檢測三步驟 步驟1 《停》 ‧刷牙時別急著沖掉吐出的泡沫,停下來看看,泡沫中是否有血漬? ‧吃硬食物的時候,停下來看看,牙齦是否會流血? ‧刷牙時看牙刷是否有血跡,或停下來看看牙齦是否紅腫或化膿? 步驟2 《看》 ‧牙齦顏色是否呈現暗紅色或紫紅色? ‧牙齦是否有萎縮、牙齒變長的現象? ‧牙齒縫隙是否有越來越大?

「蕉」你如何擁有美麗人生!

By |2017-10-19T10:32:49+08:0018 10 月, 2017|

總是排便不順,在廁所裡僵持很久嗎? 常常感冒,免疫力下降?有時血壓高的無法控制? 女孩們想吃又不能吃的煩惱? 你知道嗎,香蕉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 一起來了解香蕉的許多好處,「蕉」你如何擁有美麗人生! 香蕉幾乎含有所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很容易攝取到各種營養素;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具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加上含有果膠成分,能充分潤滑腸道,膳食纖維加速糞便通過的速度,避免腸道累積有害毒素,而且香蕉含有寡醣成分,能降低腸道壞菌、增加益菌;同時香蕉也具有很好的免疫活性,愈是成熟表皮黑斑愈多,所含的免疫活性就越高,所以別再覺得黑黑的香蕉你不敢吃;另外香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雖然香蕉甜度很高,但一根淨重約100克的香蕉的熱量,卻只有一餐白飯的一半或以下,不用擔心吃多會發胖;香蕉對消化、吸收都很不錯,因此不管小孩或是老年人,都能安心的食用,均衡補充營養。   那膳食纖維豐富的香蕉有這麼多的優點,以下是根據研究資料統整出香蕉的好處:   預防心血管疾病、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體內往往「鈉」多而「鉀」少,當體內缺鉀時,會發生心律不齊、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情況,一根香蕉含鉀400亳克,鉀可保持正常心肌收縮的協調作用,能使神經肌肉興奮性維持常態,使心肌收縮與舒張功能協調,從而起到維持血壓穩定和預防心血管疾病之功效。 防便秘 香蕉富含膳食纖維中的果膠,可促進腸蠕動,使排便順暢,晚上睡覺前吃一根香蕉可以有效緩解習慣性便秘。 助解酒 香蕉中內含高劑量的鎂,多吃可使血液中的鎂含量上升,對人的心血管系統產生抑製作用,因此酒醉的人可以適當食用令腸胃道緩慢對酒精的吸收,進而減低乙醇麻醉神經中樞,更可以保護腸胃,幫助解酒。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