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

主頁Tag:營養素

水是人類生命最重要的關鍵物質

By |2018-04-02T17:56:13+08:003 4 月, 2018|

水是生物體最根本的生命物質,在人體所必需的六大營養素中,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因為人體中,水就佔了六十一˙六%,其中血液中有八十三%、腎臟八十二˙七%、心臟七十九˙二%、肺臟七十九%、脾臟七十五˙八%、肝臟六十八˙三%、胃腸七十四˙五%、腦漿七十四˙八%、肌肉七十五˙六%、皮膚七十二%,既使是骨骼也有二十二%的含量。因此,不要說美女是水做的,事實上所有的人都是水做。 水是人體所攝取一切營養的溶媒和導體,它促使各種營養素在水的調合下能夠順利的被細胞所吸收和代謝。 雖然說水是人體最根本的生命物質,但仍然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我們所喝的水必須是健康的好水,而不是會使細胞生病的壞水。 在生物醫學上,所謂的「疾病」,是指「細胞中遺傳基因DNA的非正常狀態」。 當病毒進入人體後,會穿透細胞膜引發細胞內部的刺激,迫使細胞內水的性狀惡化,而使得遣傳基因發生異常,並在一定的範圍內產生病態。 因此細胞的生病,主要是因為細胞內體液的惡質化,而侵入人體細胞的病毒或異物則是誘因。 所以,如果細胞能夠常保良質性的活水流通代謝,將會大大的強化細胞的活性,增強免疫力及排除病毒、污染異物的能力。 事實上,只要細胞中的遣傳基因DNA能夠維持恆常狀態,身體就不會輕易被感染致病。 好水是誘發身體自然治癒力、舒解生理疾病,以及改善和維護健康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質,這個認知不只獲得現代人普遍認同,既使是三千年前的古中國人、波斯人、印度人和埃及人就都有用水來治療或改善病痛的知識,如古代的波斯名醫希波克拉底斯就不斷的強調水的功效。 中古時代的歐洲治療所首先用水來減輕病人關節炎疼痛、增加系統循環、改善呼吸道健康、強化免疫系統和治療皮膚病等等。 而羅馬時代的日耳曼城市阿亨更以可以治療女性疾病、風濕關節炎、皮膚病和過敏症的礦泉池而聞名羅馬帝國。 水,既位居六大營養素之首,其重要性自是非比尋常;但若是喝惡質的水,其結果更是非同小可,輕則百病叢生疲憊困頓,重則閻王招手離死不遠。 由於現代人對水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環境中的污染元素卻愈來愈多,因此如何透過適當的淨水處理器具來過濾飲水自然成為大家所特別關切。 雖然目前坊間的淨水處理器具種類繁多,例如活性碳濾水器、矽藻土濾水器、電解水生成器、電氣分解器、靜電處理器、逆滲透、超音波、遠紅外線等等不勝枚舉,每一家製造者也都聲自已的產品具有過人之處,其實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沒有真正完美的水質生成器,我們只能說各有優缺、互有長短。

超乎想像的糖尿病人數,正在全球快速增加中

By |2018-03-30T17:14:33+08:0031 3 月, 2018|

1823年創刊的《柳葉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最受重視的醫學期刊之一。2016年4月最新出刊的The Lancet刊登最新研究表示,比較1980及2014年全球罹患糖尿病(diabetes)的人口數,發現在不到40年之間,全世界成人糖尿病人口從1.08增長到4.22億,增加近4倍,每年糖尿病相關花費更高達8250億美元。 此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及世界衛生組織(WHO)主導,參與者將近500位研究學者。在考慮年齡、老年人口增加等因素之後,結果顯示1980年全球男性及女性糖尿病人口百分比為4.3%及5%,2014年,男女罹患糖尿病百分比分別成長至9%及7.9%。   糖尿病的營養保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新陳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包括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作用不良,或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被利用,致使血糖升高,當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就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因此稱為糖尿。 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注意飲食,絕對禁食糖類、避免攝取過多澱粉類食物,並且少量多餐。新加坡國立大學成功研發了一種製麵包的配方,發表於2015年10月的《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期刊,只要在麵包材料中加入少量「花青素」(Anthocyanidin),便能有助減慢消化澱粉的速度,不但可以控制血糖指數,甚至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花青素」普遍存在於橙、紅、或紫黑色的蔬果之中,例如藍莓、蔓越莓、草莓、山桑子、覆盆子、接骨木、紫色高麗菜等,屬於生物類黃酮,是一種水溶性的植物色素。不但是最佳的天然抗氧化劑,抗氧功效比維他命E高出50倍,有效延緩皺紋生長、提升免疫力,更能預防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 研究發現,花青素能夠讓胰臟細胞製造胰島素的生成量增加,並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濃度。研究人員用花青素對老鼠胰臟的β細胞作測試,比較使用花青素與未使用花青素的差異,結果顯示有使用花青素的組別,血中胰島素的濃度增加50%,由此可知,花青素對糖尿病患的血糖確實是有助益的。

抗老化與營養科學的新途徑:營養製劑

By |2018-03-28T18:00:38+08:0029 3 月, 2018|

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態,但自古以來人類就存有追求不死或渴望長生的強烈企圖,因此各民族神話或歷史中總是不乏追求長生的故事。事實證明,不死終究只是不切實際的傳說,但延年益壽卻是合乎現實的夢想,因此無論是性命雙修的道家養生,或者修身養心的瑜珈攝生,在在說明延年益壽、抗老回春絕對是可以實現的生命境界,只不過由於種種天災、人禍、戰爭、疾病,致使這種期待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然而,人類自20世紀中葉以來,由於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環境與個人公共衛生大幅提升、醫療科技突飛猛進、生活物資充裕,致使人類餘命不斷延長,人瑞的歲數定義也隨者時代挪移越來越長。處於21世紀的今天,九十好多乃至百歲人瑞已非稀罕軼事,長命百歲正快速地變成正常狀態。 人類的正常天壽究竟應該多少歲才是合理的?而所謂的長生又是多長的壽命才算標準?有一個科學性的說法,人類的正常天壽是120歲。120歲?這120是怎麼算出來的?人類是一種根據細胞增殖分裂所構成的多細胞體生物,所謂細胞增殖是指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單細胞生物以細胞分裂方式產生新的個體;而多細胞生物就是以細胞持續分裂方式產生新的細胞,用以補充體內衰老或死亡的細胞,這是多細胞生物體的一個重要生命特徵。 多細胞生物源起於一顆受精卵,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進行增殖,最終發育成一個新的多細胞個體;那麼這一顆多細胞個體可以分裂、分化、增殖多少次?根據推算共計50次,或者說50代,然後凋亡。細胞母體在分裂分化過程中,將複製的遺傳物質,平均地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然後依此遞增下去,所以生命科學將細胞增殖視為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而120歲就是多細胞個體分裂、分化、增殖50代的累計時間;當增殖速度不再趕得上凋亡速度,也就是人體消亡的時間到了,所謂的衰老、死亡就此發生。 在衰老過程中,機體會逐漸破壞自身的高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衰老,被認定為是由於基因的不穩定性、端粒損耗、缺乏蛋白內穩態、營養失調、粒線體功能障礙、DNA修復低效率、新陳代謝失能、細胞老化、幹細胞衰竭與跨細胞通訊失調等等原因造成的。在眾多造成衰老的原因中,自由基導致氧化反應是最重要的衰老主因,所以所謂的抗衰老或抗老化,也就常被視同是抗氧化。 面對抗老化這個誘人又複雜的時尚問題,或許可以從三個面向簡單概說之。 一、什麼是自由基? 根據醫學研究,抗老化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計畫性的對抗自由基對人體細胞所造成的傷害。自由基其實是由人體自己自然產生的,這是一種經由呼吸(氧化)所產生的不穩定電子團,它習慣性的攻擊細胞膜以取得其所需的電子,因此對細胞構成一種長期性的侵奪傷害。細胞裡的粒線體會產生ATP(三磷酸腺苷),這種生物能量是人體緩衝系統SOD的重要成分,可以幫助分解自由基,防止其對身體進行為害。在30歲之前,人體的SOD成分高,所以不會有被自由基影響的衰老現象,但30歲之後,SOD成分逐漸減量,但相對於自由基卻同樣產生的情況下,SOD無法全部化解,自由基於是瀰漫身體中不斷攻擊細胞。由於受到攻擊的細胞無法迅速修復,於是持續弱化、老化,乃至最終死亡,由多細胞體所構成的人體自然也就隨著逐漸衰弱、老化,最終進入死亡。 二、抗氧化跟抗老化有什麼區別?  簡單解釋,氧化是一種化學名詞,表示物質與氧分子結合,定義上氧化就是丟失一個電子;就身體機能變化而言,氧化意味著身體在丟失電子的過程中自由基增加,因此所謂抗氧化就是想方設法的想要逆轉這個過程。老化則是指因為年齡增長,身體的機能、組織與器官逐漸衰退與老化。老化過程可以分成二部份,其一是與年齡增長有關如發育停滯、生化作用減緩等,其次則是與氧化有關如身體因自由基增加、荷爾蒙減少或染色體變化而加速老化。所以,老化過程中包含了氧化作用,老化必然來自氧化,但氧化則不完全是老化的全部,故而二者相比較,抗老化較之抗氧化更為回春的關鍵。 三、 抗老化真的重要嗎? 過去老人家常講人生四十歲是個坎,四十之前像條龍,四十之後像條蟲,如果四十歲之前不懂得保養,四十歲後就要付出代價了。黃帝內經說女子五七(35歲)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堕,六七(42歲)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男子五八(40歲)腎氣衰、髮堕齒槁,六八(48歲)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在在說明無論男女,四十歲上下都是一個生命轉變的大關卡。也就是說,年輕時不好好保養,時候到了身體就會逐漸產生年齡歲月的痕跡,身體機能是會衰退的,不要自覺自己還年輕就放棄抗老化,以至於現在越來越多未老先衰的年輕老人。抗老化是為了要減緩身體的老化速度,或是將生理傷害降到最低,所以如果希望五、六十歲時聽到人家說:「你看起來好像只有三、四十,年輕喔。」當下就應該做好抗老化,不嫌時間晚,只怕你不做。年歲增長不可怕,怕的是心老人懶,就算活到七八十,若是癱在床上、綁在輪椅上,長命不但枉然更是痛苦。 人體生命的育成與發展全賴食物的正常攝取,而飢渴是斨害生命最直接的手段,所以任何養生法則都脫不開飲食的合理與應用,這也是為何21世紀抗老化各種學說中越來越重視營養科學的原因,營養科學甚至成為預防醫學中的重要前哨。所謂的營養,最大範圍來自於自然食物,但因為環境變遷、科技進步、方便需求、工序流程、效益評量等等面向的考慮,營養成分開始進行分級,而且隨著時代進步分類也愈加專精。 目前,這樣的分類有若金字塔般分成四個層級,第一級也就是所謂的基礎級,是指物料型態的原食物,例如各類動物蛋白質、各種蔬果或加工食品;第二級是指食物中某些特定元素的萃取,例如各類水溶性或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錠劑、粉劑或膠囊產品;第三級是指具有特定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或營養食品,例如藍綠藻、卵磷脂、大豆異黃酮、各種酵素等;第四級是指藉由嚴謹的製藥工序以特殊萃取技術,自特定食物物料中萃取出的高度生物活性物質,稱之為營養製劑,例如特定綠花椰菜嫩芽中的蘿蔔硫素、特定莓果中的花青素、啤酒酵母菌中的長鏈葡聚多醣體、雞胸軟骨中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薑黃中的薑黃素與薑黃油等等,這類營養製劑具有特定食物的療效卻無藥劑的毒副作用,因此成為營養科學中符合現代醫療科技發展的代表性產品,這類產品通常都具有理論性研發學理的支撐,所以一般都擁有特殊專利保護,與前三級迥然不同。 營養製劑的研製與發展與人類追求疾病預防、抗老化回春、保持熟年健康、提高生物能量等健康趨勢有極大關聯,同時也藉由營養製劑輔助、強化或緩解一般藥劑、慢性重症用藥、治癌藥劑的毒副作用,增強病體的自我復原能力。故而,無論是追求抗氧化或是抗老化,營養製劑都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選擇。

食物補活力? 營養師:1天吃38種食物

By |2018-04-02T14:42:25+08:0023 3 月, 2018|

坊間餐飲店常見標榜「健康活力」、「元氣活力」的套餐食物,營養師指出,想靠飲食補充活力,其實一整天的均衡飲食最重要!也就是均衡搭配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食物不要單一化,1天需吃38種不同食物,就可在各種食物上補足活力必備的微量元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兼院聘主任洪若樸指出,要保持整天的活力精神,建議不要靠單一營養素來補充,因為每個食物中都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均衡攝取就是最佳補充活力之道。 以一天精力的開始-早餐為例,對工作活動量輕至中度的上班族而言,早餐攝取的熱量應介於350-420大卡間,重度活動量工作者(如工地工人)則需500-600大卡。 一般西式早餐含起司、牛奶等奶製品,脂肪含量高,以知名連鎖速食店供應的早餐為例,一個漢堡280-400大卡不等,加上配餐近200大卡,一餐約攝取500-600大卡;至於較清淡的中式早餐,最常見的燒餅油條因為是澱粉及油脂類食物,一套就含500卡熱量,若加上無糖豆漿約165大卡,不僅熱量過高,也缺乏蔬果類纖維質的攝取,建議早餐買燒餅油條可減半食用,再加上一顆水果,如60大卡的橘子,這樣搭配即可補充足夠熱量,並增加纖維質攝取。 此外,許多人認為素食者因為不吃肉食而活力較差,其實不盡然。洪若樸建議,素食者在自助餐店挑選食物,可選擇2道蔬菜加上1道豆腐或蛋,搭配十榖米飯,即可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纖維質。 洪若樸提醒,一天熱量的建議攝取量依個人活動量而定,建議早、中、晚餐各分配5分之1、5分之2、5分之2;食物切忌單一化,一天吃38種不同食物(含油鹽醬醋茶或十榖米中不同穀類)。此外,不建議單靠營養補充品補足營養素,例如活力營養素「維生素B」,從蔬果與豆製品中皆可攝取,只要餐餐均衡飲食,就可以保持整天活力!   文章來源: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蔬果帶皮更富膳食纖維 7種蔬果宜連皮吃

By |2018-03-15T16:23:46+08:0016 3 月, 2018|

一般人煮菜時,多會將蔬果皮削去才煮,但其實大部分蔬果外皮都含有豐富營養,以茄子、青瓜、蘿蔔而言,外皮都含有比果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有些更含豐富的多酚,具抗氧功效,有助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幫助預防癌症的果皮則包括:茄子、蘿蔔、番茄等。所以只要清洗乾淨,再連皮烹調,就可吸收更完整的營養成分。 茄子:外皮含有花青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細胞損傷造成的衰老和疾病,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建議吃茄子時不要去皮。 青瓜:外皮蘊藏有助增強免疫力的抗氧化劑和微生素C,不但有助排毒,還能預防便秘;而且含豐富維他命A,營養價值甚至高比瓜肉為多,並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番茄:番茄皮中的維他命P與茄紅素,具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可抵抗紫外線、並抑制黑色素。還有助防範心血管疾病、癌症,而這些營養效能都在番茄皮中含量最高! 薯仔:薯仔外皮含有相當豐富的礦物質、維他命B、鉀元素及天然抗氧化物等。將外皮清洗乾淨,直接烹調,才能攝取更多營養素。 紅蘿蔔:胡蘿蔔素主要存在於皮下,有着強大的抗氧化功效,可對抗老化及抗癌有幫助;而且紅蘿蔔的表皮也含有大量的維他命A,可促進血紅素增加。如果烹調前將皮削去,就會將營養精華β-胡蘿蔔素就這樣被丟掉了。 番薯:其外皮也是番薯營養關鍵之一,除了含豐富維他命C、鉀和β胡蘿蔔素,同時也是纖維質、醣類物質所在,可降膽固醇,增加飽足感。 南瓜:南瓜皮含豐富的鋅,有益皮膚和指甲健康,其所含的β胡蘿蔔素亦具有護眼、護心等功效。而且南瓜皮含果膠,可延緩腸道對糖和脂質吸收,吸附體內的重金屬及放射性元素,幫助將體內毒素排出體外。 即時港聞

纖維質對健康好處多

By |2018-02-23T17:09:41+08:0026 2 月, 2018|

在營養學中,所謂的纖維,是指植物食品中無法被人體胃腸消化、分解、吸收而排出體外的那一部份,這些物質一般包括下列六種:纖維素、半纖維素、植物膠、黏質、果膠及木質素。 前五種是多醣類,通常廣存於殼類、水果、蔬菜和各種堅果中。 在過去的經驗中,纖維一直被視為是食物的糟粕,而忽略了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直到八0年代,一位客居非洲名叫博特的英國醫生因為研究土著的飲食和健康,發現他們很少罹患所謂的現代文明病,如過度肥胖、膽結石、大腸癌、心臟血管疾病,甚至痔瘡;而土著日常飲食中最大的特徵就是纖維多。 經過長期的觀察,博特提出一個大膽的假說,那就是含有高纖的食品具有防治文明病的功效;於是提倡現代人應多吃糙米、全麥、蔬菜、水果和豆類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纖維有很多種,可以自不同的食物中取得,每一種纖維都有不同的影響。 根據營養學的分類,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二大類。 水溶性纖維包括了樹膠、膠質、果膠、藻類與多醣類等,通常可以從大麥、豆類、燕麥和水果中獲得。 水溶性纖維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好處,例如: 1可以降低膽固醇。 2可以促進礦物質吸收(鈣質除外)。 3可以代替高油脂食品而產生減肥的功效。 4可以減緩糖類被吸收的速度,具有穩定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功效。  不過,如果食用過量純質的樹膠有可能會促進大腸癌細胞的生長,因此必需注意不偏食,不暴食,均衡取用。 非水溶性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和人體不易下嚥的木質素,主要存在於穀類與蔬菜中,它的好處: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