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主頁Tag:糖尿病

含糖資訊全都露 飲食輕鬆選

By |2019-10-30T11:46:14+08:0030 10 月, 2019|

喝下一杯冰涼的手搖杯飲料消暑,您知道喝下多少熱量嗎?如果業者現場調製的飲料,未標示全糖的添加量和該糖所含的熱量,消費者只能憑味覺來選擇糖的添加量,很容易攝取過多熱量。對此,食藥署制定「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若業者未依規定標示,可處以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的罰鍰,若是標示錯誤或不實,則可處以新台幣4萬至400萬元罰鍰。   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作業指引 跟進歐美所採行的「醒目標示」措施,將熱量、飽和脂肪、糖、鈉,這4項與肥胖、慢性病有關的營養資訊,用簡易圖案標示於包裝的主展示面,幫助消費者做選擇。   健康食品限制添加精緻糖量規定 參考WHO建議,精緻糖類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10%為限,針對有「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訂出含糖量的限制,若產品配方中依每日建議攝取量所額外添加糖逾25克(每人每天熱量攝取2,000大卡計算每日糖上限二分之一),則不得申請為健康食品;若額外添加糖介於17至25公克,其外包裝應加註「本品依每日建議攝取量〇〇公克/毫升,所含外加精緻糖量達〇〇公克,請注意熱量攝取」,食藥署已輔導健康食品減糖目前核可之有效許可證約375件,均符合規定。   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之食品廣告及促銷管理辦法 為了保護判斷力較弱的未滿12歲兒童,食藥署規定零食、飲料、糖果、冰品業者,在下午5時至晚上9時間,禁止於兒童頻道刊播廣告,並不得以取代正餐的表徵呈現,及禁止贈送玩具來做促銷,更針對不適合兒童長期食用的食品作定義:脂肪量占熱量為總熱量30%以上、飽和脂肪所占熱量為總熱量10%以上、鈉含量每份400毫克以上、額外添加糖所占熱量為總熱量10%以上。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720期  

生酮飲食是什麼?真有那麼神嗎?

By |2019-05-14T11:33:20+08:0015 5 月, 2019|

最近在國內非常火紅的生酮飲食,其實在國外這種飲食概念,已經超過100年了!究竟生酮飲食是什麼呢?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邀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李玉珍營養師為大家解答。生酮飲食其實就是一種營養素含量比例非常極端的飲食,要讓身體在沒有碳水化合物燃燒的情況下,開始分解體內的脂肪,因此達到減少身上脂肪的效果。簡單的說,就是吃肉跟油,例如:吃炸的豬排、雞排或喝防彈咖啡,但是不能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飯、水果,也不能喝牛奶及含糖飲料,對於喜歡油炸食物的人來說是非常吸引人的!生酮飲食被當作減肥、控制血糖的神奇飲食,但真的有這麼神嗎? 先談減重,生酮飲食使用於減重,在臺灣其實並不陌生,早在20年前就已經將生酮飲食使用在減重計畫中;只是控制總熱量、使用的時機點、使用的天數,仍然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關鍵;而瘦得夠久、瘦得健康,應該是每位減重者追求的目標,畢竟大家都是為了美麗、健康來減重,但長時間只能吃高油脂的肉,你(妳)可以接受嗎? 再講血糖,血糖控制是一段辛苦、具有挑戰的路,門診中常會聽到病人抱怨吃得少,血糖還是控制不好;因此高油、高蛋白的生酮飲食對於這些糖尿病人,似乎是一種福音飲食。在這裡要提醒糖尿病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好的主要關鍵在於吃得對,吃得對絕對比吃得少更重要!三餐定時定量,每餐都要有全榖根莖類、配炒青菜、加蛋豆魚肉類,才是一餐健康的糖尿病飲食。 生酮飲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嘗試!什麼樣的人不建議使用生酮飲食呢?例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肪異常者、腎臟功能異常者或是發育中的青少年等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生酮飲食要注意低血糖問題;血脂肪異常者,高油脂、高蛋白的生酮飲食會造成血脂肪更高;對於腎臟功能異常者這種高蛋白飲食,還是少碰為妙;發育中青少年,擔心影響生長發育,也不建議使用。 不管是要做體重控制或是血糖控制,如果生酮飲食可能是你(妳)的一個選項,切記都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青菜及水份,以避免酮酸中毒;並尋求專業人員,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你(妳)控制血糖、控制體重致勝的關鍵,而不是盲目跟隨流行,讓你成為那位不發聲的失敗者!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57期      

糖尿病知識一二三

By |2019-03-25T15:36:11+08:0026 3 月, 2019|

糖尿病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常發現於中老年人,偶爾也會出現在兒童、青少年或孕婦等族群,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以驚人的速度攀升,糖尿病儼然成為醫界之最大挑戰。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近年來的十大死因統計,罹患糖尿病的人口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病。 一般來說,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在初期不太容易被察覺,通常在血糖逐漸升高後,身體才會陸續出現頻尿、頻渴、容易飢餓、容易疲勞、體重減輕、視覺模糊、傷口不易癒合、手腳有痠麻刺痛感、泌尿道感染發炎…,甚至有些人尚未警覺這些典型症狀,直到經由醫師檢查後才發現自己罹病,由於糖尿病會引起身體器官的各項病變,因此也有人稱糖尿病為全身性癌症。    @何謂糖尿病? 簡單而言,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的全身性新陳代謝異常疾病,主要原因為身體不能分泌胰島素,或是胰島素作用不良,或是體內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影響血糖進入肌肉及脂肪組織被利用,致使血糖升高,當超過腎臟所能回收的極限時,葡萄糖就會隨著尿液中排出體外,也就稱為糖尿。 正常成年人的空腹血糖值(AC)為70~110mg/dl,飯後2小時血糖值(PC)應小於140 mg/dl。   @糖尿病分為哪幾種? 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又稱為「胰島素依賴型」或「幼年型糖尿病」。 形成原因:先天體質及後天受到病毒或化學藥物等的作用後,經由自體免疫機制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 第二型糖尿病(Type

糖尿病患者的營養需求

By |2019-03-20T15:12:53+08:0021 3 月, 2019|

認識複方六苺果花青素萃取物 花青素是一種普遍存在於水果和蔬菜當中的成分,特定種類莓果中的花青素可當成自然的抗氧化劑,越來越多具體的科學證據證明,富含花青素的莓果具有多項促進健康的好處和保護身體的功效。 複方六莓果花青素萃取物是藍莓、山桑子、蔓越莓、接骨木、覆盆子、草莓等六種不同苺果花青素的最佳抗氧化配方,先個別獨立萃取,再經過標準化比例調配,抗氧化效果勝過單一莓果的花青素。經科學證實並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其具有超強的抗氧化能力、中和自由基對心臟及血管的傷害、清除血管內的壞膽固醇、修補損傷細胞,提供血管壁的保護及預防血管損傷與硬化,恢復血管壁的平滑與彈性。   複方六苺果花青素萃取物的功效 1. 增強腦部功能&心智的清晰 2. 促進視力健康 3. 促進心血管健康 4. 促進尿道健康 5. 幫助血糖控制

一眼看懂!包裝食品正面營養標示

By |2019-03-15T18:52:57+08:0018 3 月, 2019|

  您知道自己每天吃進多少熱量嗎?控制體重,追求健康,是許多民眾的生活目標,特別是在選買飲料、食品時,已經會觀察熱量多寡;但目前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幾乎都放在產品背面,且字體偏小,很難一目了然。為此,食藥署推出「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作業指引」,鼓勵食品業者將熱量、飽和脂肪、糖、鈉等營養素,標示於產品正面,以便消費者參考。 「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在國外行之多年,且為世界趨勢,不少國內食品廠商所生產的飲料、食品很多都已跟進標示。 食品的正面包裝範例圖示有三種(如下圖);範例一清楚標示熱量,讓消費者知曉,如果吃了一份120公克,則是攝取了500大卡,至於底下的25%字樣,則代表吃了一份,就等於一名成年人每天熱量2,000大卡的四分之一。範例二指引列出了熱量、飽和脂肪、糖以及鈉,均屬於警示性質,希望消費者適量攝取。食藥署也鼓勵食品廠商增列至多兩項自願宣稱的營養素,如範例三:鈣及膳食纖維。 在標示圖形方面,不設限完全與指引相同,但大小須一致,以雙色來呈現,並與食品外包裝的顏色明顯區分。在標示項目上,則是參照「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以「每份」作為標示的單位,並提供每份營養素的「含量」及「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47期    

嘴饞吃蜜餞,這樣選購最安全

By |2019-01-21T10:56:50+08:0014 1 月, 2019|

不論是逢年過節或平日聚會,酸、甜滋味兼具的蜜餞幾乎是不可或缺的零食。蜜餞主要是由原料選擇後,加糖或合法食品添加物等製成可保存的食品,為了確保民眾的食用安全,食藥署會定期針對市售蜜餞加強抽驗稽查。 食藥署呼籲,業者製造產品應確實遵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相關法規。製造環境應符合食品工廠建築及設廠標準內蜜餞醃漬工廠所需設備規範;製造過程所使用的食品添加物,應符合「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且有專人、專冊及專櫃三專管理,需詳細記錄食品添加物許可字號、進貨量、使用量及存量等,使用相關紀錄應確實保存至少5年。 此外,大型便利商店、量販店及超級市場等通路商也應要求針對蜜餞產品或半成品,定期監測食品添加物用量或其他衛生管理項目,每半年或每批至少檢驗一次,以確保消費者購買時的產品安全。 蜜餞雖然可口,但醃漬過程中會使用糖,最好不要過量食用。食藥署建議,消費者選購蜜餞時,應儘量選擇有完整包裝標示的產品,產品資訊應包括:品名、內容物名稱、淨重、食品添加物名稱、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原產地、有效日期、營養標示、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等。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周報 第693期      

高纖維的攝食標準

By |2018-12-19T10:10:52+08:0019 12 月, 2018|

在其他篇幅中介紹了這麼多有關高纖維食品的優點之後,或許讀者心中正疑問著多少的纖維攝取量才算是達到所謂的高纖維標準? 又應從何處可取得這些適量的纖維素呢? 據美國一些居於領導地位的健康組織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已開發國家中的一般大眾,每天在飲食中所攝取的纖維素約為十~二十公克,僅為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而美國的國民所攝取的纖維素更只有建議量的三分之一,或許這正可以說明為什麼一些文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在已開發國家中有相當高的罹患率。 要健康,運動也不可少!  雖然筆者一再強調高纖維食品對健康的助益,但畢竟這不是萬靈丹,為達到最好的健康狀態,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再配合足量的纖維攝食,這才是最完美的健康組合。   作者 吳介信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理學博士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轉載自 順勢療法保健新方

高纖維食品對肥胖的影響

By |2018-12-10T17:25:34+08:0012 12 月, 2018|

肥胖一直是導致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據報告指出,假如每一個美國人都能維持在標準體重的範圍之內,則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的比例將降低百分之二十五,而充血性的心臟病患者更將降低百分之三十五,可見肥胖對心臟疾病的影響性。 我們知道高纖維食品對心臟血管疾病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性,或許我們也會聯想到高纖維食品是否也能對肥胖症有著正面的影響呢?答案是肯定的。 據指出,經常性的食用高纖維食品可以降低體重,主要是因為這類食品含有高量的碳水化合物和極微量的脂肪,且高纖維食品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消化,延長胃排空食物的時間,使服食者易產生飽食感。 除此而外,高纖維食品可降低在生理範圍之內的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降低食物的攝取,這主要是因為胰島素本身有增強食慾的作用。 纖維素亦可刺激一種自腦中分泌的氨基酸而改變飲食習慣。 凡此種種皆說明高纖維食品對肥胖有正面的影響性。 在控制血脂和體重的同時,高纖維食品對于糖尿病也有臨床上的意義,根據一項統計學上的分析指出,糖尿病在低纖維飲食的族群中,其發生的機率遠高於那些食用高纖維的族群,研究結果並顯示高纖維食品可降低糖尿病對胰島素或是一般口服降血糖藥的需求,而血糖的濃度仍能有效的控制住。   作者 吳介信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理學博士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轉載自 順勢療法保健新方  

高纖維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By |2018-11-15T15:52:31+08:0016 11 月, 2018|

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對人體健康有著正面影響的天然食品。 早在一九七零年代,高纖維食品即被認為是預防某些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的一大功臣,爾後的二十年間,更有不少的學者投入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就高纖維食品對慢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做深入的探討。 就目前的研究顯示,在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方面,高纖維食品皆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筆者將就高纖維食品對膽固醇的影響做一簡單的介紹。   【膽固醇對於健康的影響】  膽固醇是血液中可溶性脂蛋白質(lipoprotein)的主要成分,這些脂蛋白則根據在其核心部份的膽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的密度而分為數種不同的形態,其中包括低密度的脂蛋白〈LDL〉和高密度的脂蛋白(HDL)。 雖然大家都知道膽固醇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兇之一,卻鮮少有人注意到膽固醇其實也是維持健康的主要物質,例如皮膚中的膽固醇在接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轉變成重要的維他命D,膽固醇亦能平衡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作用,除此之外,膽固醇也是構成各種細胞膜及製造男女賀爾蒙的必要元素。 在體內膽固醇的組成,約有百分之六十五是以低密度的脂蛋白存在,而高密度的脂蛋白則佔約百分之二十。 其中高密度的脂蛋白主要是由卵磷脂所構成,能將膽固醇乳化成小粒狀的分子,使其很順利的在血液循環中運行,而不會堆積在動脈壁上造成血管的阻塞,所以能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一般我們之稱為優質的膽固醇。 相對於高密度的脂蛋白,低密度的脂蛋白則是一個會造成動脈阻塞的壞份子。 在很多臨床上的病例指出,低密度脂蛋白是導致許多心臟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這是因為在血液循環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的被體內過多的氧化自由基給攻擊,這些受攻擊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便會被血管壁內的巨噬細胞給吞噬,進而變成無生命的泡沫細胞(foam cell),這些泡沫細胞便不斷的累積在血管內壁而漸次形成粥狀動脈硬化,引起血壓升高或是心肌梗塞等問題,因此血中膽固醇的濃度便成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 至於膽固醇的濃度,則是指血液中膽固醇的總含量,一般以每一百毫升的血液含有多少毫克的膽固醇來計算(mg/dl)。

出遊備藥5要點

By |2018-10-24T15:21:15+08:0025 10 月, 2018|

秋冬旅遊旺季即將來臨,對於慢性病患而言,如何在旅遊期間確保健康無虞,就要在旅行前做好萬全準備,才能開心出遊、平安回家。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如慧藥師,為大家彙整出以下出遊備藥5要點:   長期用藥應備齊 平日長期使用的血壓、血脂、糖尿病、心血管及氣喘等用藥,應事前準備足夠藥量,建議攜帶大於旅遊天數的合理數量,為預防備藥不足,應同時攜帶藥品清單、處方箋或病歷影本等,作為當地就醫參考,並應遵照醫囑使用,不可擅自停藥,平時開立用於氣喘發作的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心絞痛發作時使用的硝酸甘油舌下錠等急救藥品,務必隨身攜帶。 常用藥品備安心 常用的鎮暈劑,如:暈車及暈船藥等,應於搭乘交通工具前30分鐘服用;胃腸用藥如:止瀉劑、助消化劑、消脹氣劑及制酸劑等;解熱鎮痛劑,用於發燒或各種疼痛,包含外用藥膏或貼布;其他備用藥品如:感冒用藥、防蚊液等。若曾因蚊蟲叮咬引發過敏,或平日經常過敏復發者,建議先徵詢醫師意見後開立抗過敏藥備用。 攜帶簡易救護包 簡易的外傷救護包,如:剪刀、紗布、酒精棉片、優碘、棉棒及OK繃等。 疫苗防疫不可少 需先了解當地旅遊安全及傳染病風險概況,檢視是否需要接種疫苗或使用預防瘧疾藥品,相關訊息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頁查詢,或於出發前1到2個月到旅遊醫學門診就診諮詢。 帶藥規定需明瞭 自用管制藥品,如安眠藥,需備有診斷證明書或處方箋影本等證明,若屬第1至3級管制藥品,則務必攜帶食藥署開立的證明文件,必要時可於出國前至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頁查詢,瞭解入境當地國是否有特殊規定,以免誤觸法律。 食藥署提醒,對於銀髮長輩或慢性病患者,建議應於出國前先諮詢醫師評估,藥品相關問題可詢問藥師,如果旅遊期間使用自備藥品後,身體還是感到不舒服,應盡速尋求當地醫療援助。   食藥署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