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慢活

主頁健康慢活

幫免疫力加分!6類超強食物

By |2018-06-28T17:55:00+08:002 7 月, 2018|

明明沒有做什麼事情,可是就是覺得一個月可以小感冒好幾次,或是稍微著涼就生病了,身體的免疫力似乎難以發揮作用,甚至感冒生病了也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復原。其實,這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不夠有力的關係,生活中可見許多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平日多補充,能改善身體免疫力。 生薑、辣椒、大蒜 辛香料大多都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像辣椒中的辣椒素,會使人體分泌神經傳導物質腦內啡,而腦內啡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生薑所含有的姜酮醇有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功效,因此在快感冒時煮薑湯來喝,就能祛寒、避免感冒。另外,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同時也會增加體內防禦細胞的活性,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甚至抗癌的效果。 蕈類食物 蕈類的多醣體可促進身體的抗病菌細胞增生,因此能達到消滅腫瘤的功用,金針菇含有的特殊蛋白,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能幫助抑制過敏反應的細胞激素,因此對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症都有預防能力。 優酪乳、優格 優酪乳主要功能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而過去研究也發現優格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增加身體免疫力。每天只要喝3盎司(約180毫升)的優酪乳,就可能預防感冒及腹瀉。也可以選擇在早上空腹喝1瓶優酪乳,能刺激腸子蠕動使排便順暢。 地瓜、地瓜葉 地瓜中的穀胱甘肽因為有抗氧化效果而能提升免疫力,含有的黏蛋白,還可保護心血管避免動脈硬化,並能抗老、防便秘。而地瓜葉也是營養價值高的蔬菜,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1個人1天的維生素A、C、E及鐵的需求。 綠茶 綠茶所含有的兒茶素是很強的抗氧化劑,且也有殺菌、抗癌的效果,對於抑制腸胃道中害菌增長,具有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除了直接飲用,也可以將綠茶粉灑在食物上,或是加入其他食物中食用。   作者: 華人健康網

濕疹不再來!就喝紅豆薏仁芡實湯

By |2018-06-28T17:44:38+08:0029 6 月, 2018|

夏天還沒來,氣溫卻已節節飆高,惱人的濕疹也趁機找上門,中醫師指出,濕疹的病因跟「濕、風、熱」3種病灶有關,先天跟後天因素都會交互影響,讓濕疹反覆發作,就預防而言,最重要的是脾胃調理,平常可煮紅豆薏仁芡實湯來保健,也可準備黃柏、大黃、黃芩等藥材做藥浴改善患部搔癢症狀。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陳怡如表示,從中醫角度而言,濕疹可稱為「濕瘡」、「浸淫瘡」、「血風瘡」等,例如對耳部的濕疹稱為旋耳瘡、陰囊濕疹稱為繡球風、手部濕疹稱為鵝掌風等,病因跟「濕、風、熱」3種病灶有關。 誘因包括先天體質虛弱,或因後天喜歡吃冰涼、甜膩食物導致脾胃損傷,體內水分代謝不佳而造成「內濕」體質,再加上近期氣候轉濕熱,刺激皮膚導致「內外濕」相合而誘發濕疹。濕疹的特色是重濁、趨下、黏膩,因此反覆不癒。濕鬱久了則容易化熱,表現為皮膚發紅、灼熱、發斑發疹等「燥熱」症狀。「風」的特色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故搔癢症狀中醫稱為風邪。對付濕疹,最重要的是脾胃調理,才能避免濕邪纏綿不去,導致反覆發作,例如可多喝紅豆薏仁芡實湯補脾胃。 紅豆薏仁芡實湯食譜 【材料】:薏仁180公克、紅豆40公克、芡實20公克及適量砂糖。 【做法】:將紅豆、芡實、薏仁用水泡軟後,加入1500c.c.的水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1杯水,悶煮半小時,再加糖調味即可;另外,若不想吃料,也可以放入2~3杯水,燉煮1小時讓食材融入湯中,這樣只要喝湯即可。 【小叮嚀】:因薏仁、紅豆、芡實都屬澱粉類,加上糖,過量恐會讓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最好減半食用;而薏仁會讓子宮收縮,建議孕婦不要食用。 藥浴改善濕疹搔癢 另外,平常可準備黃柏30公克、大黃30公克、黃芩30公克、苦蔘30公克、蛇床子30公克、地膚子30公克、白癬皮30公克煮水(2000c.c),放涼30度~40度,沾紗布外敷15分鐘,療程15天,具有歛濕止癢、殺菌、抗過敏等功效。適用於以皮膚滲出為主要表現的急性、亞急性濕疹,不適合苔癬樣變的慢性濕疹。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蒸水梨妙用多 解乾咳顧支氣管

By |2018-05-29T14:15:58+08:0030 5 月, 2018|

總覺得喉嚨搔癢不適,沒事就想乾咳兩聲嗎?趕快去買顆水梨搭配冰糖、枇杷膏或蘋果一起放入電鍋蒸熟,溫溫的吃對止咳相當有幫助。中醫師指出,水梨性甘涼能潤肺開胃,蒸熟以後食用能滋潤喉嚨,避免乾燥、空氣汙染引起的乾咳,且水梨入肺,對支氣管也能提供保護。 夏天常常冷氣一開就是一整天,引起喉嚨乾澀,這時就可以來顆正值產季的水梨,甘甜多汁、生津止渴又止咳。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水梨性甘涼,能入肺、入胃,適度攝取能保護人體的呼吸道與腸胃系統。尤其對乾咳的症狀具有舒緩效果,但前提是先蒸熟再食用。 治乾咳化燥痰 蒸水梨有一套 林舜穀醫師指出,生的水梨較涼,為了避免喉嚨刺激,蒸過以後較能潤喉,對於乾咳、嗆咳的民眾可以止咳,舒緩劇烈咳嗽引起的胸腔不適,且水梨對卡在喉嚨的「燥痰」(痰少而黏稠顏色偏白)也有消除作用。 但若是黃綠色的濃痰、鼻水較多的人,可能就要避免吃水梨,因為水梨屬於較滋潤以及寒性的水果,吃完可能會使喉嚨中的痰越來越多。另外,水梨吃太多會脹氣,還是適量就好。 水梨百搭:蘋果、枇杷膏、冰糖都適合 林舜穀醫師提到,蒸水梨可以跟許多食物一起搭配,例如蘋果、枇杷膏、冰糖等都相當適合。冰糖水梨是大家常用來食補的料理,止咳潤喉效果顯著;而蘋果、枇杷膏本身即可生津潤喉,搭配水梨功效加倍。 除了潤喉顧支氣管,水梨還能顧脾胃,林舜穀醫師補充,老人和小孩在夏天時常常會吃不下飯,這時可以食用水梨開胃。若身體偏寒性的人,不妨加點薑食用也相當不錯。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實習記者應瑋譽

糖尿病患不能吃甜的?營養師:適量水果可以

By |2018-05-24T17:13:30+08:0025 5 月, 2018|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因血糖代謝問題,不可吃含糖過高食品,以免血糖飆高造成危險!因此不少病患視甜味水果為禁忌食品,但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殷秀妙表示,糖尿病患其實一天可食用兩份水果,約為女生兩個拳頭份量。 殷秀妙指出,均衡飲食是健康關鍵,口感越甜的水果,份量就要減少,但並非完全禁止,此外糖尿病患除了均衡飲食外,定時定量是非常重要的觀念,不可以因忙碌而延誤用餐時間,也不可隨血糖高低隨意調整份量,尤其有服用藥物或施打胰島素之病患,在食量減少、不按時吃飯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危險。 糖尿病併發症多 飲食、控制血糖需注意 「能吃能喝不是病」是一種錯誤觀念,糖尿病患者在生活與飲食方面更應該比一般人謹慎小心,儘管糖尿病患者三、五年間很少立即致殘或危及生命,但糖尿病可引發高達80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腦、肝、肺、腎、眼、肢體、皮膚、神經等急性或慢性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以及控制血糖、血壓方面,必定要做好萬全準備。 殷秀妙說,醣類食物,是影響飯後血糖的最主要因素,單醣類食物如精緻米飯、砂糖、蜂蜜所製作的甜點、飲品,這些食物消化吸收較快,血糖升高也快,因此建議攝取全穀類、全麥類食品,這類食物消化吸收較慢、飯後血糖上升也慢、也不易產生飢餓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膽固醇居高不下 「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

By |2018-05-18T15:41:59+08:0021 5 月, 2018|

台中一名中年男子油炸不沾、規律運動,且定時服用降血脂藥物,膽固醇仍居高不下,醫師說,經檢查發現是罹患「橋本氏甲狀腺炎」,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甲狀腺組織被破壞,接受治療後,成功控制膽固醇。 台中市一名五十六歲的陳先生體型不胖,但血中膽固醇卻超過四百,曾經三年內罹患兩次梗塞型腦中風,即使油炸不沾、規律運動,定時服用降血脂藥物,膽固醇仍居高不下,所以到大里仁愛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求診,主治醫師林文森說,初步研判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引起,經檢查被診斷為「橋本氏甲狀腺炎」所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低下,造成續發性膽固醇過高,「橋本氏甲狀腺炎」是自體免疫系統的長期紊亂,引起甲狀腺組織被破壞,無法製造足夠的甲狀腺素。患者接受適量的口服甲狀腺荷爾蒙補充後,目前膽固醇維持在兩百左右。 另外,還有一名四十五歲的李先生,成人健檢意外發現膽固醇高達三百三十,遵照醫師囑咐服用降血脂藥物,卻因肌肉疼痛難耐掛急診,林文森說,是將血脂藥物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患者對降血脂藥物產生不良反映。醫師呼籲,膽固醇過高和基因遺傳、年齡及生活型態有關,民眾應注意飲食清淡,及維持規律運動。   全國廣播 (記者廖佳倩 台中採訪報導)

隱藏版便秘!宿便堵塞像堆積木

By |2018-05-18T15:42:37+08:0020 5 月, 2018|

什麼!便秘也有隱藏版?醫師指出,若本身有便秘,宿便堵塞會像堆積木一般回堵在大腸中,即使每天都有上大號,但會一顆顆如同小羊便便,甚至出現水便,尤其便秘的嬰幼兒,稚嫩的肌膚更容易在排出過硬的糞便時引起肛裂,因為怕痛、只會以哭鬧來表達的狀態下,更容易讓家長們疏忽便秘症狀,引起惡性循環。 一位10個月大的女嬰,日前疑似痔瘡前往就醫,問診後才發現,小朋友每次一排便就哭,常解出一顆顆硬硬的便便,仔細檢查才發現肛門附近散布6個以上新舊不一的肛裂傷口,判斷是長期便秘引起。 幼兒隱藏版便秘 兩大症狀要注意 收治案例的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一般人總以為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才算便秘,但其實便秘也有隱藏版。即使每天都有上大號、甚至解水便,還是需從糞便的形狀、軟硬度來判別,例如有沒有成形、直徑粗細等,正常的便便像長條狀的氣球一般容易排出,但便秘的便便則會硬硬的一顆顆。 若這些累積的宿便沒有適當的排出,就會像堆積木一般不斷的囤積在大腸中,不停地吸收水分、越來越硬,當一大出來就會造成肛裂;或是只有水狀的排泄物從縫隙中排出,看起來就是像腹瀉一般的水便。常見兩種症狀最容易被忽略: 每天排便,但都一顆一顆:宿便像堆積木一般堵塞在腸道中,水分被腸道吸收後越來越少,轉變為顆粒狀的便便,即使每天都有解出一點點,但還有更多糞便沒辦法排出。久了就引起惡性循環,便秘越來越嚴重。 便秘引起的滲便:因宿便堵塞大腸排不出來,只有水狀的排泄物從縫隙中排出,常被誤認為是腹瀉而服用止瀉藥,反而加重便秘症狀。 3個小方法 分辨便秘症狀 葉勝雄醫師指出,若懷疑小朋友是否有便秘症狀,家長可以藉著3個小方法,協助醫師觀察狀況。首先將小孩糞便「拍照」帶至診中,另外也可「記錄」幼兒排便次數,最後「觀察衛生紙」上有無出現因肛裂引起的血絲。 提醒家長們注意幼兒良好的排便習慣相當重要,當小孩開始不用尿布時,就可以開始訓練,每天至少一次,一般以早餐或晚餐後最適合,讓小孩固定坐在馬桶上10分鐘,即使沒排便也不能去玩,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才能遠離便秘症狀。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溫差大易心肌梗塞 控6大危險因子

By |2018-05-14T10:53:45+08:0016 5 月, 2018|

太陽露臉沒幾天,又有冷氣團報到,氣溫下滑超過10度,溫差大最容易誘發心肌梗塞,醫師提醒,心肌梗塞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尤其不少青壯年自視年輕,沒有控制危險因子,沒想到一發作就喪命,徒留遺憾。 心肌梗塞發作是因冠狀動脈血液供應急遽減少或中斷,導致心肌急性缺血、壞死,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瑞仁表示,這種突發的死亡固然讓人意外,但並非完全無法預防,畢竟冠狀動脈要達到7成以上的嚴重狹窄、甚至引發心肌梗塞,往往要10-15年以上的累積,因此控制下列危險因子,就能讓自己降低發病風險。 年齡:臨床上男性的卻較女性好發,45歲以上男性要特別注意;女性若大於55歲或已經停經者,也符合年齡這項危險因子。 家族史:家族中有男性在55歲之前、女性在65歲之前,曾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 高血壓:氣溫變化最容易反應在血壓上,若原本就有高血壓且控制不佳,除了容易和糖尿病伴隨產生,也容易誘發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與高血脂:控制不佳容易造成大、小血管病變,也增加血管阻塞風險。 抽菸:抽菸容易導致血管硬化、阻塞,同時也會降低血液裡好的膽固醇。 肥胖:肥胖是指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腰圍超標,BMI值在24至27為過重、超過27為肥胖;腰圍則是男性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為肥胖。 黃瑞仁醫師提醒,有這些危險因子者,除了應改掉壞習慣,比如戒菸以及減重,既有的慢性病應妥善控制,並定期接受運動心電圖或核子心臟醫學掃描等檢查,了解目前心臟血管的病變狀況;若阻塞已達5成以上,這時不論吃藥或運動,都只能延緩惡化的速度,應在醫師評估下接受介入性手術,讓阻塞的血管能恢復暢通。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     華人健康網

預防痛風 應避免劇烈運動

By |2018-05-14T10:39:21+08:0015 5 月, 2018|

劇烈運動可能造成痛風!書田診所何一成醫師在記者會指出,劇烈運動加上水分補充不足,可能會使尿酸沉積在關節內,進而引發疼痛。長庚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胡文龍也建議,民眾應避免食用過多的高普林食物,如海產類、豆類、茹類等,以預防痛風。 書田診所17日召開「運動就痛,痛風作怪?」記者會表示,運動有可能造成痛風。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出,痛風是尿酸代謝異常所致,當尿酸排泄受阻,沉積在關節內就會引發痛風;急性痛風多半在半夜發作,可能讓人疼痛到從睡夢中驚醒。 「劇烈」的衝刺運動,如抬重物、忽快忽慢的活動,或是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等,都會使體內的尿酸值升高,若沒有適當排除就會產生代謝問題。醫師建議,每天做適度的運動如走路(4公里/時)、騎腳踏車(9公里/時)、快走步(6公里/時)、游泳(0.4公里/時),讓心跳維持在每分100-130左右,即可有效預防痛風。 運動時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也會引發痛風,何一成醫師建議,在運動前30分補充100-200cc的水分;另外,在日常飲食方面,民眾應儘量避免高普林食物,如蝦蟹貝類、動物內臟、熬很久的肉湯、酒精類飲料等;應常食用蔬菜水果、五殼根莖等低普林食物。 長庚中醫針灸科主治醫師胡文龍受訪時表示,有「痛風性關節炎」的人不適合進行劇烈運動,運動應量力而為;在水分補充不足的情況下,尿酸會累積在關節裡,使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在飲食方面,胡文龍建議,避免食用海產類、豆類、茹類等高普林含量食物。   記者劉運台北報導    醒報新聞

淺談兒童排便障礙與便秘

By |2018-04-09T17:28:20+08:0010 4 月, 2018|

我家小孩到底多久排便一次算正常呢? 這是許多媽媽共同的疑慮與擔憂,滿月以後,因腸道吸收能力趨於成熟,若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屬正常曲線內,體重增加,排尿次數也正常的話,從「一天三次」到「二周一次」都屬可接受範圍。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與家庭組成、生活飲食內容精緻化等的變遷,小朋友排便障礙與便秘的求診人數與日俱增,真正的原因是甚麼呢? 小朋友好發便秘的階段與原因: 一般小朋友好發的排便障礙與便秘多發生於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為 6 個月到 2 歲時: 由於纖維質與固體食物攝取量不足,6 個月以前的小朋友多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要的營養來源,畢竟母乳與配方奶所提供的纖維質較少,如果 6 個月以後的小朋友仍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長期缺乏纖維質的攝取,則會造成小朋友的排便障礙與便秘。 ◎第二個時期為剛上幼稚園時: 剛上學校時也是常見的便秘時期,過去大家庭的長輩總是會耳提面命的提醒,小朋友「早上一定要去大便」,然而隨著環境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大家庭式微加上吃過多精緻、過甜、低纖維、重口味的食物,還有免疫力下降、藥物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如類固醇等)使身體壞菌體質增加,有些是上學後,面對不熟悉環境,許多幼童是不敢在學校上廁所的,長期憋著,也造成排便障礙與便秘的發生。

肝病主因是肝炎 逾8成誤認熬夜

By |2018-04-02T14:29:47+08:002 4 月, 2018|

肝病主要原因是肝炎。國健署今年對全國民眾抽樣調查,近八成的民眾誤認熬夜是肝病主要原因,三成民眾罹患肝炎卻沒接受治療,大多認為身體沒有不適,不需要就醫服藥,長期慢性肝臟發炎,可能導至肝硬化,讓罹患肝癌機率大增,最後不是換肝就是死亡,錯誤觀念可能導致生命悲劇。 據國健署統計,台灣一年有一萬三千人死於慢性肝病,佔死亡人數百分之八,肝癌又是我國癌症發生與死亡率第二位,每年有八千人死於肝癌,其中百分之七十是B型肝炎帶原者,百分之二十是C型肝炎帶原者,顯示肝癌發生主因是慢型肝炎,不是普遍認知的熬夜、喝酒,但大多肝炎患者都疏於治療。 國健署調查報告顯示,約八成五民眾認為熬夜是主要原因,約八成認為與喝酒有關,七成七有選擇B型肝炎,但只有五成八認為與C型肝炎有關,罹患慢性肝炎卻未就醫的患者,有七成七患者認為身體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還有二成一患者認為,不知道要去看醫師。 中央研究員院士陳定信認為,日前國家針對B型肝炎政策,多以防治與篩檢為主,目前台灣約有兩百二十五萬個B型肝炎患者,五十萬個C肝炎患者,病患密度在全世界趨於高位,七月二十八是日世界肝炎日,呼籲肝炎患者一定要接受治療,降低持續病變機率。   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Go to Top